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阅读了《金蔷薇》中《在阿勒斯万格公司的一件事》。
作者在《海员时报》当秘书的时,有一回,索鲍利给编辑部送来了他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条理不清,乱糟糟的,不过题材挺有趣,而且写得确实有才气。
所有的人看到这篇小说后都感到为难,像这样潦草的作品就这样发表肯定是不行的。
可又没有一个人敢把作品退给索鲍利修改。因为大家都知道神经质的索鲍利是绝对不会同意修改的。
一个叫勃拉戈夫的老头接下了这个烫手的任务。勃拉戈夫直到天亮前才完工。
当时他没有把稿子给我看,后来我们到了编辑部,等女打字员把稿子清清楚楚地打好后,他这才交给我。
我把小说读了一遍,不由得惊呆了。这已经是一篇条理清楚,文理通畅的散文了。文中的一切都是清晰明朗的。
原来那种急就章式的潦草及遣词造句的紊乱连一点影子也没有留下而与此同时,的确没有删一个字或者添一个字。
我瞥了勃拉戈夫一眼。他正在吸一支用黑得像茶叶一样的库班烟草卷成的粗烟卷,嘴角边挂着一丝微笑。
“这真是奇迹!”我说。“您是怎么加工的?”
“我不过是正确地打上了各种标点符号罢了。索鲍利标点符号用得乱七八糟。
我特别仔细地替他一一标上句点。还重新分了段。我的朋友,句读可是件大事。连普希金都谈起过标点符号。”
小说刊出了。第二天索鲍利像一阵风似的冲进了编辑部。他照例没有戴帽子,头发乱蓬蓬的,眼睛里发出一种古怪的光焰。
谁动了我的小说?”他扯直嗓门嚷道,同时使劲用手杖敲了一下搁满报纸合订本的桌子。顿时一股灰尘像浓云一样从桌上腾空而起
“谁也没动过,”我回答说。“您可以对原稿
骗人!”索鲍利吼道。“撒谎!反正我能查明是谁动的!”
这时勃拉戈夫沉着地,甚至有点儿忧郁地说道:
“要是您认为在尊稿上准确地打上标点符号就是改动了大作,那好吧,是我改动了大作。这是我做校对应尽的职责。”
索鲍利冲到勃拉戈夫跟前,一把握住他两只手,拼命地摇晃,然后抱住老人,按照莫斯科人的规矩,一连吻了他三次。
“谢谢!”索鲍利激动地说。“您给我上了一课,非常好的课。可惜上得太晚了。一想起我过去的作品,我就觉得对它们是有罪的。”
《发生在阿勒斯万格公司的一件事》以夸张的故事强调了稳重的作者应该有扎实的基本功,标点符号是文章条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要使思想有条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明确,句子易解,意思清楚。
标点符号就好像音符,把文章连成整体,不让它支离破碎,不只是随手打下的记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