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要 - 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情绪与情感 -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客观事物要激发情绪与情感,必须以需要为中介(蓝天白云让你心情舒畅,是因为它可以让你呼吸新鲜空气,活的更健康)。
情绪与情感的性质 - 由你对刺激情景的认知决定(你和老虎都在笼子里/你看到老虎在笼子里,你在外)
二、具身认知 - 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看到脏乱场景时,人会心情烦躁,对他人更加苛刻
具身认知 - 人们的生理体验和心理体验之间存在强烈的关系。
🌰 - 咬着笔杆时,表情与微笑接近,比起叼着笔杆,情绪更佳;挺拔身姿使人更自信。
物理温度影响人的情绪,柔软舒适的接触感觉会影响心理上的依恋
🌰 - 手持热咖啡的人,会认为他人更加热情,“世界需要热咖啡”
三、微表情 - 你会察言观色吗
微表情/微反应 - 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身体也随着变化,从而传递出非言语的信号。包括姿态、声音、表情、语调等,仅持续1/25s ~ 1/5s。
微表情是人类统一反应,跨越种族。
历史 - 情绪的发展与大脑新皮质的进化是平行的;同时,新皮质的发展与面部肌肉的发展是平行的。这意味着,面部肌肉运动是情绪的重要一环。
人类为了隐瞒微表情,可能会产生肢体等的微反应。
四、爱情 - 认知神经的视角
爱情 - 成瘾反应,大脑会分泌内啡肽(心情愉悦)、多巴胺(使大脑开心),使大脑的奖赏回路活跃。
为什么失恋很难过 - 失恋会使人分泌多巴胺,产生很爱他人的感觉;而回报期望很小。
挫折-攻击原则:当我们的期望或目的无法满足,会产生愤怒心理,攻击就是愤怒的表现形式。
五、互补 - 你们是因此相爱的吗
互补性具有感知显著性 - 🌰两爱人因为相同兴趣爱好走到一起,但一人活泼一人文静,旁人会认为性格差异是两人在一起的原因。
相似性 - 两人相互吸引的最大推手。
接近性(物理距离近,使人发现对方的相似点)、熟悉性(也有利于发现彼此相似点)
我们最喜欢的人,是对我们好感不断增加的人。
六、共情 - 学会与他人联接
共情/同感/同理心/移情 - 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并对他人处境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女性的共情能力强于男性;男性能更好地区分自我和他人,阻止他人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镜像神经系统 - 感觉行动机制,看到别人的情绪(感觉),自己也会产生相同的情绪(行动)。
共情引发我们去帮助他人,这与自我利益无关,而是出于无意的行为结果。
共情的4个特征 - 接受他人观点,站在他人立场上想问题;
不评论他人;
识别他人情绪,尝试与之交流;
与他人一起感受。
共情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接,同情使人失去联接。
七、吃喝玩睡 - 与压力同行
应激源 - 外在(老板要求)/内在(自我驱动),具体(贴在墙上的目标)/隐形,急性(坏人追逐)/慢性(长期处于压力下,影响更大)
当我们遇到危险时,第一反应是呆住。(进化心理学:祖先遇到老虎,呆住装死)

行为减压 - 吃喝(喝咖啡短期提神,但使人出于紧张状态)玩睡。
八、上网 - 痛并快乐
社交运用是为孤独而生的,孤独的人更喜欢社交媒体。
社交网络上,人们长期有规律联络的只有4~6人。
互联网悖论 - 通信联系增加和人际关系减少的对立。
人们面对面时,大脑会产生催产素。网络社交是弱联接,面对面是强连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