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生活当中,一点压力都没有,您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过这个问题,也体验过这种生活,答案便是:如果我的生活中一点压力也没有,我将变成一滩烂泥。
真的。我深有体验。
要说平日,我的工作是比较忙的。备课,上课,听课,开会,批作业,找学生,这些都充斥着我周一到周五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忙的生活节奏,我还能找出来很多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晚上睡觉前,我必须把今天的文章完成,白天有了灵感,哪怕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也会立刻把他们记录下来,找时间再修改,晚上陪孩子练完钢琴,昨晚作业后,还可以做咨询,中午,还可以拿着一本书,吃完饭后读上几页。
周一到周五的时间,我是充实且忙碌的,收获也是多多。每个月,我都能保证稿子收录两篇,1000多元的稿费,再加上咨询费用,零花钱是够了。
可是到了周末,我就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
周末之前,我会在心里把周末的事情安排的很多,比如:没有改完的论文,我打算在家里改完,带着孩子出去运动,或者是约好友聊天。然而……我的周末却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充实。
孩子不在家,我就窝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开始追电视剧。有好几个周末,我一天的时间,几乎没有离开沙发,要么躺着,要么坐着,眼睛只盯着电视,看完后头昏昏沉沉。老公走过来,只是狠狠地瞪我几眼,我就装作看不见,他气呼呼地摔门而去,我也很快就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忽略了他的不满。
老公的反对对我而言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为我知道,他不会拿我怎么样。(唉,俺的脸皮实在是太厚了)在家里,我几乎就是完全放松的状态,从身体到精神,没有任何的束缚,在这种舒服的环境中,我越发地懒散,像一滩烂泥一样,赖在沙发上。

我时常想,为什么同一个人,在平日与周末的时间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答案:压力便是动力。
如果刺激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过了人所能够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起人的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状态反应的出现,这个使人感到紧张的内外刺激就是压力源。
压力源按照来源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性压力源,像我,工作环境是我的社会性压力源,为了应对这种压力,我的身体进行了三个阶段的适应:
一是警觉阶段;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到要去上班,于是开始为压力做准备,逼迫自己不得不去面对。
二是搏斗阶段;到了单位,调动自己全部的力量来面对这种压力。不管是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保持警觉状态,努力让事件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三是衰竭阶段。下班时间,我的压力源瞬间消失,于是整个人瞬间送垮了下来,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干了。
而在中午或者是晚上,我还能拿出来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以上应对压力的三个阶段来说,可能是我的第二个状态,也就是搏斗阶段一直存在着,哪怕是回到家,身体还依然保持警觉。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不喜欢这种被束缚的感觉,于是我想方设法找一些自己的事情来做,来证明你不能完全控制我。这或许也是我为什么在忙乱的时间做了自己的事情后,心情如此舒畅的原因。
放假后,离开了压力源,我整个人的状态都垮了。原本每个月的两篇稿子,我一篇都没有写,原本想要修改的论文,我一点都没动,原本想要做的很多事情,竟然一点都没做。眼看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动静。
我做了什么呢?一有时间,我就会抱着手机开始追剧,为了追剧,我甚至有几个晚上熬了通宵。我知道,这是病,得治。
今天,在朋友的帮助下,免费获得了这本书。

内容简介
成瘾是一种必须被正视的、慢性的、复发性的脑部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的慢性病一样,成瘾也会让人经历吸引、诱惑、强迫和痛苦等一系列阶段,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作为世界最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之一,迈克尔·库赫多年来专注于研究成瘾的内在机制和根本原因,他在本书中深刻剖析了成瘾物质到底让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大脑恰巧为接受这些物质做好了准备。虽然大脑是无意的,但它的确是成瘾过程的合谋者!科学了解成瘾行为,无疑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理性,拒绝和远离导致成瘾的物质与环境。
相信从这本书中,我会找到更多的答案。让自己的动力,不再仅仅依赖压力产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