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学习4个思维相关谬误。

1、迷信理论
19世纪的时候,“放血疗法”在欧洲十分盛行,所谓的放血疗法,指的是当你得病的时候,先割开你的动脉,把你的血放掉,放到不能放了以后,再拿罐子用压强差把血吸出来,等吸不出来了以后再拿医蛭慢慢吸。
这个理论基础是什么呢?是一个叫“体液学说”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所有的疾病都源于四种体液的不平衡,血就是其中一种,几乎上百种疾病都是由于“血太多”造成的。
那么这能治好人吗?当然能啊,否则怎么能延续2000多年呢?但是当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出现以后,它被大数据的对照实验证明,病人不进行放血治疗,什么都不干,有更多人自己会好,但人们往往不相信自己会好,或总想做点什么,觉得肯定比不做要好。
所以我们很多的医学疗法都只是借了“自愈能力”的光。
一种无稽之谈的理论可以持续几千年,这并不奇怪,我们很少承认自己的无知,比起承认这些,我们会更快地虚构一个理论,并告诉自己、告诉他人,我们发现了新大陆、新规律,而打败这些虚构理论的,从来都不是打脸的现实,而是更好的理论,因为人们一旦笃信一种东西,会不分现实情况强行相信、强行解释。
2、知识域局限
我们要学习底层知识,底层逻辑,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底层的东西才是相通的,上层的知识域之间,必须先通到底层才可以进行迁移。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说他有一位朋友,大家都知道他业余时间喜欢极限运动,曾经只用绳索绑住腰部,穿着滑翔衣就从山顶跳下来,他和作者讨论过为什么创立公司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因为很难避免破产。作者说了一句,他宁可破产也不想去死。
对于概率和风险,没有理解到底层,就容易出现上述的知识域难以迁移的现象。
3、不靠谱的记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你有记笔记习惯的话,请翻开你的笔记,可以回顾一下自己几个月、半年乃至一年以前的笔记,会觉得自己十分幼稚,这就是进步,然而如果你并没有记下来,那你可能就记不起以前的样子了,甚至会认为“我一直都是这样”。
曾经有一个实验,催眠者诱导实验者回忆童年的记忆,在经过催眠者言语诱导之后,关于童年的那些记忆就发生了扭曲,因此记忆这件事,还是不要过于自信的好。
4、群体谜团
在作者小的时候,他们家人常常坐在一起看滑雪比赛,他的父母都希望瑞士队获得胜利,同时希望他也支持瑞士队,但他感到非常诧异,为什么他必须支持瑞士队?他根本就不认识那些队员。
我也有类似的困惑,为什么我要支持自己国家的队伍?他们跟我非亲非故,就是因为在同一个政权的管理之下,这就叫作一个“国家”了?就是一家人了?那如果是两个政权的管辖之下,他还是他,我还是我,这就非亲非故了?
所以这些关于团队的定义是很奇怪的,分法特别地随意,只是很少有人去怀疑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家庭看作是群体,也可以把班级看作是群体,还可以把同一个村、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国家甚至是相同肤色看作是群体,当然,整个人类也是一个群体,至少都是人。
那么,既然都是人类,为什么我必须支持自己国家的呢?其他国家的也是人类,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群体也有亲疏之别,范围越小,越亲近,最亲的就是你的小家庭,没有人把老乡看得比小家庭还重吧?但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我们说“舍小家为大家”,显然是逻辑上跟上面的分析有冲突,是有毛病的,但你可以这么想一想,这句口号是谁提出来的,想明白了也就不奇怪了,毕竟哪有自己提出来的东西对自己不利的,但我们作为理性人,要分清楚这些东西,否则哪天你真的遇上了该选择的时候,就容易脑子一热被忽悠了。
跟自己最亲密的群体都还没保护好,就去为一些强行圈起来的群体而战,这不是勇敢,是愚蠢,做你的亲人可是倒大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