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稳定性
关于自我稳定性,如果打比方的话,它主要就是看一个人的容器是不是结实。
一个人的自我,有外壳,也有内在。而自我稳定性,主要看的是,这个人的自我外壳是不是结实。
精神分析特别强调,父母要做孩子的容器,老师要做学生的容器,咨询师要做来访者的容器……
这个容器容纳什么呢?就是对方的情绪,也包括活力。
举个例子
当来访者有强烈的情绪喷发的时候,你作为一名咨询师,你的自我能不能像一个结实的容器那样承接住,不至于被来访者的情绪给弄得濒临崩溃,让容器破碎,或者出现大的裂缝。
容器的外壳,是有不同质地的。它最好是一层坚韧有弹性的皮肤,这样不仅可以承接住情绪和活力,而且还有足够的敏感度。
有些人的自我虽然很结实、稳定,但他的自我外壳,不像是皮肤,而像是一些过于僵硬的东西,比如树皮、石头、钢板或厚墙。这个时候,稳定是有了,但会缺乏敏感性与灵活度。
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的自我外壳,是有弹性的皮肤,还是树皮、石头、钢板或是墙,还或者是其他的什么隐喻?
自我稳定性低的话,就意味着,一个人的自我外壳,有了大裂缝,他的自我甚至是破碎的。
自我灵活度
自我灵活度高的人,可以敏感地感知他人,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有三种,分别是父母、成人和儿童。譬如一位女性,自我灵活度高的话,她可以在妈妈、女人和女孩这三种状态中自由切换,有的时候甚至也可以切换到男性的相关角色上。
对于男性来说则是,一个人可以在父亲、男人和男孩之间自由切换。
也包括,在关系中,姿态的高低、态度的强硬程度,等等,自我灵活度高的人都可以比较快速地做调整。
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灵活度,像是一对对立的概念。
自我稳定性,即在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能守住自己的自我不崩塌,而自我灵活度,即在关系中如何能敏感地感知到对方并调整自我。
自我灵活度,像是一个人自我的感性程度。如果一个人够感性,他的自我就像是流动灵活的,因此可以敏感地感知外部世界,及时做出种种调整。
最好的状态是,一个人既有高自我稳定性,又有高自我灵活度。譬如一位在外企做到全球级别职位的朋友,她可以同时处理几十件事,还不觉得累。这样的高自我稳定性,让她的人结实有韧劲,能承受高工作强度,而高自我灵活度,让她可以轻松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变化多端的工作环境。
如果一位心理咨询师拥有高自我稳定性的话,他会成为一个结实的容器,能承受来访者情绪的风暴,以及一些可怕的想象和现实。高自我灵活度会让这位咨询师可以敏感感受,和及时调整。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自我太稳定的咨询师,有时候会缺乏一些犹如神来之笔的洞见力。
洞见力是和直觉有关的,而直觉,似乎是自我不那么完整的人,才会有的东西。
有时矛盾的是,一些自我外壳不结实甚至有大裂缝的咨询师,他们身上却有着天才的光辉。
引用鲁米的诗——
伤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依照这句诗的哲理,就好像是,隐藏于自我深处的灵性之光,得通过一个破碎的自我,才容易呈现出来,假如一个人的自我太完整了,这个灵性之光,就被防御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