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t176
沟通或辩论中,有一种现象叫反着说话:
一位迷信某个名人的,被另一位指出了名人的黑历史,他虽然心中大震,嘴巴却在辩解
一位刚入直销之门的,被一个劝他离开的有经历的直销人点中了痛点,他却嘴硬不承认。
一位信仰入迷的,被指出背后的谎言,他同样也在想尽办法掩饰
一位自称见证了特殊现象的,被人指出没什么特别,不过是他一厢情愿,大脑刻意朝那个方向加工。他坚信他是对的
反着说,往往因为:
对自己内心的需求有羞耻感,便会“反着说话”。
为了特定的现实利益诉求,比如直传微险灵培界新人
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被说服了面子上下不去。
为了维护自己想法的合理性,因为一但接受疑问,自己赖以生存的原有的那套思想可能崩溃
为什么会有这些反着说的现象?因为:
人是活在自己的大脑认知决定的精神里的。任何事都有不同角度,大脑和精神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看事物的角度。
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对大脑机制不熟悉,很容易陷入大脑的【本能防御,情绪保护和下意识反击,自我合理化,自证预言和自我强化】。
人生最重要的修行,就是对抗大脑的本能操纵,避免陷入本能防御和强化偏执,更全面的认知和接受世界。
怎么办?凉拌!让时间来说话。
人的成长,是伴随着生活的反馈进行的。生活的反馈有轻有重,有快有慢。
孩子是撞疼了才乖的。
疼痛才能使人改变。
没有疼痛反馈的环境改变不了人的思想偏执
这个普通人轻易获得生存的个性化崛起时代,很容易引起一种错觉。生活中很多隐形自伤的错误没有明显疼痛,所以很多人出思想问题。
需要若干年后,才能明白。
搁置争论让时间说话,是个无奈的,又非常神奇的解决方法。


如何避免自己陷入反着说?最重要的,就是向自己提问。
比如一位女性,说自从母亲去世时候,有一段时间她女儿可以看到外婆在天上还可以对话。于是从此信仰大变。
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从彻底的唯物,变成了彻底的微心。
这句话让我苦笑不得。唯物和唯心词被滥用,她其实是从彻底的迷不信,变成了彻底的迷信。
是从迷信的一个极端,跑到了迷信的另一个极端而已。
真正的态度,是存疑,并认真全面寻找,系统研究分析,不轻易相信任何一种结论。
以前应该对自己的迷不信的极端存疑,现在应该对自己迷信的极端存疑。
她的问题在于以前对迷不信坚信,现在对迷信坚信,都是迷悟。
经常反着说话的人,是不成熟的表现,与他们的沟通策略,就是冷处理,让生活告诉他答案。
达克效应表明,无知程度越高,越迷之坚信,越容易发生极端的迷之转变。
人人都需要经历。经历最大的价值,不是让人突变,而是让人不再极端,学会反思,学会提问。
最后提醒每个人,反着说话,害人害己。
好好的一件事,他非要反着说。对于喜欢说反话的人来说,直接说出“我需要你”真的是件好难的事情。明明是需要对方关心,却说出“我才不要你管”这样的话来,别人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样可以100%理解你呢?
真正的反着说,其实也有可用之处,只是对象要改一改,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
当自己坚信某个东西时,反正问自己:这种坚信对么?凭什么?自己以后会不会变?坚信害处多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