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点相关减肥方面的书,其中有一段话比较触动我,它说:“你如果总是吃进去超过你需要的食物,那这个食物就不是你的胃需要,而是你的心需要。而我们的心是不需要食物的,它需要爱,需要包容,需要接纳,你多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可能都是在填补你无法被满足的爱的需要。也许,比减肥更迫切的是找到自己内心的缺口。”这种说法我还是第一次见,新奇的同时也有些许的触动。
对于减肥,我本身不胖,反而比较瘦,但是我身边的朋友不乏肥胖人士,在减肥的道路上断断续续,苦苦挣扎,最后甚至是摆烂了事。我本以为这只是懒惰的问题,不坚持锻炼,管控不住食欲。如今看来,可能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针对减肥,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往外寻找答案,比如去健身房用器械来消耗热量、不吃或少吃餐量来减少热量的输入、利用亲友的监督之法来逼迫自己坚持下去,有的甚至进入减肥特训营,利用高强度的锻炼来进行减肥,更不用谈有无数种的减肥茶,减肥药、抽脂手术等以损伤身体为代价来进行强制减肥。我们想了无数的方法来应对肚子上的赘肉,可效果却微乎其微,更有反复反弹的问题。如果外在的方法无法使我们更有效的达成目标,那么不妨换一个思路,从内寻求答案。
第一:从内心把自己置于高位,俯瞰自己的身体。作为身体的掌控者,肥胖只是身体的一个小问题,自己是有能力将这个问题解决,要有这个信心和决心。要从潜意识告诉自己,自己是强大的,人生还有多种的可能等待着我们,岂能被一个肥胖阻碍了道路。肥胖问题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小磕绊,不应成为你我不可逾越的高山。
第二:转移自己发泄情绪的通道。饮食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即可,至于其他额外的饮食,利用其他的对象来替代饮食。比如逛商场的同时手里拿着奶茶,可以替换为矿泉水或用品、开心/难过时候的大餐替换为买衣服、鞋子,娱乐时候的甜点替换为奖励自己一本书。这个环节在进行餐饮的时候,要好好问自己,是满足身体的需要,还是情绪的需要。所有情绪的需求,都可以被转移、被替代,这环节将极大缩减额外能量的输入。
第三:将减肥作为长期的生活习惯,而非短期的任务。这里的减肥不提倡高强度的短期效益,短时间的体重浮动会造成自身免疫系统的波动且具备极强的反弹力。此处提倡的是可长期实现的日常习惯。1.养成每日万步走的习惯,上下班如果时长不够,也可以借助晚饭后散步,即可促进亲友之间的关系,也锻炼了自己。2.养成每日写感恩日记,加强自己的幸福感,愉悦的身心有利于习惯的养成。3.学会节奏型的饮食控制,轻食节奏、荤素交替、低糖替代高糖食物。通过健康的绿色食品,轻食餐来替代高热品。
这本虽然讲的是减肥方面的书,但却引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理念。从控制情绪、轻食、然后再提到健康运动,感恩日记,一步步引导读者从内心挖掘并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并接受情绪的波动继而顺势而为调整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论是情绪的控制还是健康的运动,都在强调从内心要接受自己,内心的不抗拒是基本,而减肥则是良好生活方式顺带的结果。也许书中所说的生活方式。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平静之中发现生活正面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