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拖延可耻,但有用

拖延可耻,但有用

作者: 奈时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16:32 被阅读0次
马克吐温:后天能做的事儿,别赶着明天就做了。

重度拖延症患者Nice姐的日常:

开始写稿前

心情不好,待会儿再说;

心情特好,待会儿再说;

好饿,待会儿再说;

好饱,待会儿再说;

有得是时间,等会儿再做,先刷一集动画片吧;

反正已经晚了,先刷完这集再说。

有人问我,你除了“拖”,还会干什么?

我的天呐,我都笑了!你以为拖延症患者,是谁都能当得了的吗?

信不信,我们才是全世界最能把握效率的人。

我们懂得:

如何把30分钟的工作花8小时做完,把8小时的工作花30分钟做完。

只不过,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出手!

信不信,我们是最省钱的人。

拖着拖着,咦,你想买的东西就降价了……

拖着拖着,咦,购物车里的宝贝都失效了……

拖着拖着,咦,我要买什么来着?!

拖着拖着,咦,那就早中晚饭一起吃吧……

拖着拖着,哎,干脆不出去玩了……

信不信,我们才是最爱劳动的人?

那些普通人觉得枯燥无聊的琐事,只有拖延症的我们,发现了它们无比可爱的一面。

该写稿子了……桌子怎么这么乱?看不下了,收拾一下吧!

桌子收拾完了,扫一下地吧!地面太脏了,实在不能忍了!

地也扫完了,擦一下窗户吧!上次擦窗玻璃还是两年以前了,这两年都是怎么过来的?实在不能忍了!

拖延症患者,兼备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神经对剩余时间的乐观态度。

一个完美主义者怎么能在状态不佳的时候工作?

一个完美主义者怎么能匆匆地为事情开头?写稿子时,手边怎能没一杯咖啡?

我们真的不是懒,我们只是太追求完美,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所以我们总在为怎样更完美地完成任务养精蓄锐!苦思冥想!我们完美主义的神经会不断对我们施压:“如果做不到最好怎么办?”不幸我们又有最强大的抗压能力,结果只能是一拖再拖。

作为不拖延会死星球的前辈,趁着我把自己拖到阵亡,我必须分享一下我是怎样把拖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拖延兴邦的。

首先,烂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比如:

你想写一个一举成名,名垂千古,流芳百世,最重要是能让你一夜暴富的好剧本。刷完了3本小说,2部电影,1部日剧……却迟迟下不了笔。怎么办?

与其这样,不如从写一个全世界最烂的剧本开始。

能烂到哪里去呢?第一稿写完之后,好像也没有那么烂嘛。更重要的是,迅速写完一个能多烂就多烂的初稿,可以为自己赢得修改的时间。毕竟,好剧本都是改出来的。

其次,罗胖介绍过一个小窍门,我觉得非常受用:把需要动脑子的事情,分解成不动脑子的事情。

费劲但逼格的说法就是:把创造性劳动分解成机械性劳动。

比如:

你想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寒假背完6本历史书,面对这么庞大而艰巨的任务,一个拖延症患者必须洗洗先睡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换一种方法。把背书,改为抄书。把6本历史书,机械地抄上5遍,抄着抄着内容就印在脑子里了。

最后,端正的心态是此病的良药:不治就不治吧,拖延一下也无妨。

要知道,

达芬奇,拖拉3年完成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更是花了4年。

王家卫,拍《东邪西毒》时每天喝茶聊天到处溜达,啥都干就是不拍电影。

哥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这难道是从小时候写到了老?)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拖延不等于不成功!

为了进一步论证这条真理,我特地买了拖延界大神,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佩里的重量级著作《拖拉一点也无妨》准备认真拜读,替拖延症患者翻案!

听说这本才200来页小书,是教授拖了15年才写成的。这样说起来,我真不算太拖拉,这本书也就在我床头躺了一年而已。虽然还没开始看,但急什么呢……

点击下方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刷搞笑片小黄片,不如刷爸妈的朋友圈

你不得不服,有些才华,孩子才有

琼瑶奶奶的小三经:小三多伟大!

如何做一块合格的绿茶婊

你装逼的样子,一看就不像有钱人

什么样的男人更容易出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可耻,但有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ht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