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年正月初一日,大清帝国兵临南汉山城下,危若累卵的朝鲜李氏朝廷仍然不忘遵守藩属国礼仪,国王仁祖率领臣民举行了“望阙礼”—正旦贺岁,各地的藩王要行“望阙庆祝”之礼(阙是皇帝的居所,借指朝廷)。韩国电影《南汉山城》中这一细节,却是全部电影的中心和焦点: 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后,为了夸示自己是“帝国之君”,也需要在对明发动大规模征战之前解除后顾之忧,大清皇帝迫切需要得到明朝最忠顺的属国——朝鲜的臣服。换句话说,清朝发动了一场战争,迫使朝鲜在明与清之间二选其一。

望阙礼
没有光鲜靓丽的男女主角,没有爱情线,这是根据一段苦涩屈辱的悲情历史改编而成的影片。驻营在更高处、俯瞰南汉山城的皇太极野心勃勃、胜券在握,他是不是知道自己即将开启一个幅员空前辽阔的强大帝国,因此极具帝王威严?虽然朝鲜从来都对大清口服心不服、视之为蛮夷,但是在韩国人拍摄的这部电影中,丝毫没有丑化大清帝国的开国君王。皇太极天子气象、表情坚毅,他知道自己的权柄,一句话下令开炮,就可以毁掉这座朝鲜国王的临时避难所;然而他轻轻收回成命,容忍了即将成为自己附属国君臣们不自量力的挑衅,让他们完成了对昔日宗主最后的敬拜。

那种天下我有的英雄气派,也许让人战栗,然而,我不愿意站在所谓的“英雄”那边,而是在征服者和被征服者身上看到同样的悲剧。命运之手已经悄悄布局:1636年底到1637年初,皇太极势如破竹、47天迫使朝鲜臣服的时候,地球另一端大英帝国已经派出了威德尔船队,它出发的使命是寻求明、英贸易,结果引发明英战争却是中国历史上与英国的第一次交锋。大清帝国的掘墓人已经来了,而且还会再来。皇太极这只猫,同他戏弄的老鼠一样,懵懂不知,不知道他的帝国在建立之初就注定了倾覆。今日强加于人的屈辱和痛苦,他日加倍地报应在自己的子孙后代身上。当年三跪九叩、和着风刀霜剑、留下了血和泪的朝鲜民族,如今分裂成韩国和朝鲜;而大清帝国烟消云散,满人连自己的语言都不能保住,只能在当年手下败将后人的电影中说一说满语,恰恰应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南汉山城被暴力打开,朝鲜国王屈辱地离开了,朝鲜人民在哭泣,这个历史的瞬间是那么的压抑,充满了失败感。《南汉山城》拍摄的原因,恐怕是要表达战争中,处于大国之间小国的求生本能,以及努力想要摆脱外来威胁的无力感。茨威格曾说,“我们的世界由于自相残杀的怒火而变得暗无天日、饱受奴役和枷锁,这让我们不寒而栗。”面对这样不知悔改的人类,约翰列侬《IMAGINE》会不会仅仅是幻想?我不知道。只不过,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愿望,不如跟列农一起来唱一曲和平幻想曲,毋忘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