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未吃米线,今日想念地紧儿。临近晚餐时,更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百爪挠心。今天如果吃不到嘴里,晚上我肯定连饭都吃不下,而且还会失眠,一天的幸福感更是要大打折扣。吃货的世界,就是这样不可思议。
“米线是垃圾食品,要少吃啊!”突然,母亲的话及时地在我耳边回响。我刚迈出去的左腿,成功地被这句话阻止了,只好很不情愿地慢慢收回来。
“管它呢,吃才是正经事。先打发了馋虫,满足了味蕾,其它事的以后再说吧!”我在心里飞快地做着思想斗争, 并且自我安慰道。
说起吃,就不得不提起作家汪曾祺,他简直是吃的行家,而且也是一位把口腹之欲与高雅文化拉得很近的人。想起他,我对于自己的爱吃,不由得少了些许羞愧之情。记得他写咸鸭蛋的一段文字:“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吃完咸鸭蛋,用清水把鸭蛋壳的里面洗净,晚上捉来萤火虫,然后装进蛋壳。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便成了荧光闪灯。”这真是吃的最高境界,既吃且玩。我想和汪老一起生活的人,一定很开心吧!这样生活既惬意又有趣儿,它散发着淡淡的欢愉,令人回味无穷。
提起这“淡淡的欢愉”,就不能不使人想起宋朝的苏东坡。记得他有一首词写到:“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原来这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淡茶,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何谓“清欢”?在苏轼看来,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欢”是一种口感,是烟火红尘中的粗茶淡饭,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味觉体验,但更是一种远离喧嚣,远离争斗,远离烦恼,忘却名利的恬淡与豁达。苏轼的可贵就在于,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还能依然热爱,热爱这素淡简朴的生活。
有句话说的好:“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抛开物欲的束缚,只追求心灵的品味,简而不繁琐。失意时不丧气,得意时不尽欢,知足而常乐。
不过,人生总有不同的际遇。或繁华似锦,柳密如织;或电闪雷鸣,风狂雨急。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都只是沧海一栗,过眼云烟。可是红尘俗世,我们很难摆脱名与利的枷锁,常常迷失在其中不能自拔。这就需要我们时时自省,处处反思。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说:“如果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因为在我们拥有越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了。”
可是,我们凡俗之人,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明代朱载堉《山坡羊.十不足》写道:“人们得到衣食,又思高楼、美妾、骏马、家丁,然后是升大官,登帝位,做神仙。”这段话可谓入木三分,生动刻画了人们贪得无厌的追求。
但事实证明,过于奢华浓烈的欢乐并不长久,就像馥郁的花香易散,而清幽淡雅的香气不易消失一样,清淡的欢愉和平淡的乐趣,反而更能让人久久地回味。
不过话又说回来,名人们对吃尚且如此热衷,何况凡夫俗子的我呢?这也没什么可丢人的。烟火红尘,吃饭穿衣是第一要事。只有吃饱穿暖了,才能去干其它事。我觉得喜欢吃的人,大多比较简单,都喜欢热气腾腾的生活。所谓吃货,不过是太爱这个世界而已。想到这里,我那爱吃的羞愧之心似乎又减了一层,于是不再犹豫,一头扎进暮色中……
欢快的脚步把我带到了一家米线馆,普普通通的门店,店面虽小但也很干净,我看着不禁满意地点点头。
“咦?”看了眼菜单,我不禁惊诧地叫出了声。他家的米线竟然分为状元米线、举人米线和秀才米线这三种。以前我从未听说过,更别提吃了。
到底吃哪一种呢?我犹豫起来。“状元、举人、秀才”,我在心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几个字。念着念着,我马上决定 : 状元米线,对,今晚就吃它了。虽然今生状元离我很远,但什么也不能阻挡我对它的向往。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我已经在对抗自己的惰性,坚持日更文字,狠狠地逼自己一把。就算最后不能成为状元,因为努力过,所以今生我也无憾了!
在等待米线上桌的间隙,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因为长期奔波劳碌,身体终于不堪重负,各种问题相继出现。于是痛下决心,放缓了生活的步伐,践行慢生活。渐渐地焦虑慢慢离我远去,我也喜欢上了这样缓慢而又简朴的生活。以前的生活都急匆匆的,微小的确幸我都感觉不到。现在,微而小的美好,简朴生活中的清欢,都能令我感动,更能令我满足,正如今晚一碗普通的状元米线。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淡而有味的生活才充满了清欢,它使人如中了蛊一般欲罢不能。平平淡淡、健健康康才是真,才是人们最渴望的清欢。
齐悦社群季度班 淡彩穿花 第 11 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