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
【产品形态】从微博改版谈用户体验与商业冲突

【产品形态】从微博改版谈用户体验与商业冲突

作者: 舒舒Limit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21:22 被阅读1次

    从2014年上线以来,微博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改版,面对庞大的用户基数,每一次新功能上线,微博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骂声。但难以否认地是,由于它社交媒体的属性,如今发展到月活4亿+的微博,已经成为了用户最重要的信息消费平台,而社交媒体一旦形成用户规模,就更容易获得内容的“独家性”——不论内容分发者喜欢与否,为了获得最大的传播声量,都必然会选择这个平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用户依赖平台内容,用户规模为平台带来内容,内容又吸引、留存用户。因此,在微博生态已经建立成熟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用户一边骂用户体验一边又因为依赖内容而继续用的常态。而微博能够这么无所顾忌地为了利益实验种种新功能,挑战用户容忍度,除了生态相对已经成熟稳定以外,很大部分原因也是没有与之旗鼓相当的竞品。作为用户,我也痛骂过微博的几次改版,而从产品的角度,动作背后必有所考量,今天就从产品角度分析下几次深遭人诟病的改版前后逻辑。

      微博关注页最原始的feed流就是最基本的Timeline模式,按照发布时间顺序显示关注博主的博文 ,这种方式简单且易于用户理解,并且非常符合用户关注页的使用场景—按照时间随时更新用户关注的内容。2016年初,为了提高用户黏性,增长用户时长,微博打破了feed流的时间顺序,根据热度、用户喜好等综合排序算法对feed流进行智能显现,后续更是在用户关注页信息流中插入内容广告和兴趣推荐。但是数据显示新算法确实带来了用户活跃度的提升,毕竟如此一来,不仅页显的内容增多了,每次刷新时即使当前关注人无人发博,也会根据算法推荐关注人之前可能被漏看的或者想看的微博,用户的使用时长自然也就变长了。诚然,筛选用户主动要求获取的内容(博主是用户自己感兴趣才关注的),强迫用户看算法推荐以获取用户的使用时长,从用户体验来说,它从2016年被骂到了现在,而从商业角度来说,显然放弃时间线是明智的决定。

      而最近最受人诟病的则是18年末微博9.0的全新改版,将底部导航栏正中的微博发布按钮移至右上角,反之添加了视频社区入口。这一举动可以说彻底颠覆了用户习惯,效果如何还不好说,但微博在历经一年的灰测后还是选择顶着巨大风险上线这个版本,我暂且从这几个因素猜测:

    1.微博是一个典型的中心化产品。据去年的影响力峰会介绍,微博80%的社交关系集中在1%的头部用户上,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微博用户属于只看不发的消遣型用户,【发微博】的位置上移,对这些用户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对于少部分真正受影响的内容大户,也不会因为一个按钮的位置变化而放弃微博,最多骂几句。

    2.以微博目前月活4亿的水平,用户增长空间有限,下一步重心必然要放到争夺用户时长上。而在短视频爆发抢占大量用户时长的2018年,若想提高广告加载率,就得押注短视频营销。看看微博历年财报就知道,微博几乎所有的收入来源都来源于广告,所以,牺牲用户习惯,增加视频入口,使用算法分发提高阅读效率,无形中延长用户时长,增强广告曝光率,即使是一步险棋,微博也不得不走。

    不过我仍然在思考,当一个产品在它的领域内达到近乎垄断地位时,用户体验是否就可以不再是它的首要考虑因素?用户体验和商业冲突之间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平衡点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形态】从微博改版谈用户体验与商业冲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qr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