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个匠人的半生

作者: 某人李下 | 来源:发表于2017-02-14 16:59 被阅读3516次
忻东旺作品

图注:

该油画作品为著名画家忻东旺先生所绘。

油画正中偏左戴军帽、笑得最开心的人物原型是我父亲。

他昔日去北京务工,结识了忻先生,遂有此作品诞生。据悉曾获大奖。我忘了作品的名字,但记得这幅画。

父亲:一个匠人的半生

父亲不太聪明,这辈子也做不成大事。这是母亲下的定论。

年轻时,经人介绍,父亲到母亲家相亲。听说父亲一天能赚一块二,母亲就嫁了过去。婚后五年,父亲才另辟宅院,与爷爷分家。这期间,父亲起初在武装队看守武器。把玩枪支很有一套。后来,他厌了,回家跟着大伯主持的工程队,到处盖房子。由最初搬砖和灰的小工,干到测量、砌墙、铺水泥地、抹白墙的大师傅。

当初同在武装队看守武器的一个叔叔,现在混得展活,开小车盖豪房,出入大酒店,一身西装,很讲究。母亲有时会唠叨:“要是你爸那会儿坚持看武器,现在早就发了。”

爸爸日工资四十元的时候,过年只能买三四条带鱼,还要分一半给姥姥家。每次父亲洗鱼、腌制、炸好后,会把鱼藏在储物室。等不及大年初一,我就会像只狗一样,在储物室乱嗅。要是能找到带鱼,就偷咬半口。我也只敢咬半口。母亲说,把家里的东房拆了,建一个澡堂肯定赚钱。那时,村子里仅有的澡堂都关门了。父亲推三阻四,怕坏了房顶,怕赚不钱,怕麻烦。

等到父亲工资涨到五十元时,村子里兴起了三家工程队,我们尹家,还有牛家和王家。大伯家给父亲开出的工资远低于牛家。母亲让父亲跳槽。父亲不肯,怕他大哥受制。但是架不住母亲的唠叨与家里的光景,他还是去了牛家。此后父亲又学了几招,专职贴瓷砖。瓷砖比砌墙抹地赚钱。他常常夸耀,自己是队里技术数一数二的。一般人见了他,都得叫声“尹师傅”。

跟着牛家,父亲去过临县五寨、静乐、五台、繁峙。那时我正在上小学,父亲的工资是七十元。过年时,家里能买十条带鱼了,而且是很肥的那种。

村子里慢慢富起来后,家家户户娶媳妇聘闺女都要捯饬房子。有的买地新建;有的翻新。活儿多了,父亲就不跑外地了。每天晚上下学,我都要等父亲回家后才能开饭。父亲去工地总会骑一个解放牌自行车,后座上挂一个工人背包,里面放着橡胶锤、切割机、工笔刀、墨斗、水平仪等,都是他吃饭的家伙。

我初中考进城里上学。逢周末可以回家,父亲会骑着家里新买的电动车接我。买电动车主要是方便他进城上工。城里的都是肥活儿,得几朋友照顾,父亲才有那么一两次稀罕的机会进城。干一天得两百。

初二那年,家里要盖新房。全部推倒重建。打房顶的那天,家里来了三四十个父亲处下的结拜朋友。多是工程队的队友和中小学交下的朋友。看到那些叔叔们卖力地干活,我第一次感觉父亲这辈子真是值了。房顶盖好后,由我和姥爷给父亲当小工,筛沙、搬砖、和水泥,伺候父亲这位大师傅抹水泥地,刷墙,贴瓷砖。那一年,父亲歇工,一个大师傅,硬是把一套瓷砖晃眼的四合院给盖了起来。姐姐爱跟她城里的高中同学说:“来了我们村,你们就找那个最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

父亲在门墩的墙上,挖空一块,建了一个土地爷。逼真形象,技艺精湛,以致于全村都在效仿——盖新房一定要请尹师傅来挖一个土地爷。土地爷外的门顶上,全部铺紫红色的琉璃瓦,很气派。院内,父亲用高五米的大玻璃和铝合金封了阳台,冬暖夏凉。这是父亲用半生给家里交的一次作业。

在我备战高考时,父亲这位大师傅被众多同行敬称为:匠人。那时母亲从旁人嘴里得知,村里有两个大师傅在城里揽活,专门贴地板砖和墙板砖,按平米赚钱,干得好了,一天能赚三百。父亲在母亲的督促下,托人帮忙介绍,慢慢地也就打进城里的市场,成了一名专门贴地板、墙板砖的匠人。

最初的活儿并不利索。东家会跟介绍父亲来的那位师傅说:“你推荐的这个师傅根本不行,地板缝那么大,这活儿不精致。”东家要扣钱,父亲没反驳。第二家,第三家,慢慢地,父亲越做越好。他也跟别的师傅们学到几个新招,比如学会了用瓷砖胶,耐力粘力更好。

在我上大学时,父亲已经成了村里活儿最好的大师傅。村里的、城里的都知道尹师傅的活儿好,抢着要他贴自家的瓷砖。他干一辈子,只是在与瓷砖打交道。也许是应了母亲的话。但过年时,家里的带鱼又大又肥。还没到大年初一,我就已经吃厌了。

后注:此文作于去年11月,原为某刊物约稿。

相关文章

  • 父亲:一个匠人的半生

    图注: 该油画作品为著名画家忻东旺先生所绘。油画正中偏左戴军帽、笑得最开心的人物原型是我父亲。他昔日去北京务工,结...

  • 我的匠人父亲

    我的匠人父亲 “你有多久没有握过你父亲的手了?” 忙碌的工作间隙同事不经意投来一个问题,我足足愣了5秒钟的时间,晃...

  • 我的匠人父亲

    小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些小孩开着电动玩具车四处玩耍,心生羡慕,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一辆,但家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所...

  • 一个父亲的半生

    核桃花的味道是苦涩的 没有衣服的孩子 看着初中的大门流泪 在山上淋雨采药 挑木头换钱 买化肥,买农药 奋力盖起一栋...

  • 贾平凹《关于父子》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一个儿子酷象他的父亲,做...

  • 读《匠人精神》有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秋山利辉先生通过《匠人精神》这本书,将自己大半生感悟的匠人精神毫无保...

  • 父亲的匠人精神

    办公桌的右侧新放了一个书架。它周身白色涂装,分上下两层,中间有一个隔板,分成了四个格子。几块廉价的铝塑板,加上几条...

  • 这世界正在偷偷地惩罚不陪孩子的父亲

    这世界正在偷偷地惩罚不陪孩子的父亲,父亲前半生的懒惰,会造成父亲后半生的孤独。 五一期间我们全家总动员去广东的一个...

  • 关于父子

    原著:贾平凹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一个儿子酷象他的父...

  •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

网友评论

  • 知更鸟在绿洲:感觉才看了一半怎么就结束了
    某人李下:@知更鸟在绿洲 这个 因为约稿字数有限制
  • 九月花茶:@ 尹沽城 从我记事起,我的父亲就是干房子的大工。后来盖房子的讲究了,开始粘墙砖,铺地砖。父亲也学习粘地砖,墙砖。及像作者的父亲,用自己的手艺和勤劳撑起来我们的家。不同的是自己写作水平有限,不会像作者一样把父亲写得这样形象,感人!
  • 福二姨: @尹沽城 尹老师:吃带鱼和父亲不肯建澡堂为什么不分段呢?能指点一下吗?我刚学写作,刚注册的简书,刚在一个群里报了一个一元小说培训班,报完才发现还有其它培训班,所以特意关注了尹老师的文章想学习一下。很冒昧地在这里提问,希望不要怪罪。
    福二姨: @寻找回家的路 哎,谢谢尹老师认真回复。我理解成吃不起带鱼是因为穷,不肯建澡堂是印证妈妈的话,说明父亲是一个只愿精益求精的匠人,而不是一个敢于冒险的生意人了。
    某人李下:@寻找回家的路 因为两个小事说的是同一件事,穷。穷,买不起带鱼。 穷,不敢随意折腾完一坏了房顶维修需要成本,同时建澡堂也需要成本。
  • 精灵杨:用词克制简练,但情感却很到位,喜欢。
  • 精灵杨:油画中的父亲笑得特别朴实:heart:,温暖。
  • 黄思明:尹沽城你的真名撒,😁我给你宣传宣传!
    黄思明: @尹沽城 有道理,哈哈
    黄思明: @尹沽城 😃
    某人李下:@江鳥飞 行走江湖笔名就可以啦。 谢谢
  • 影自娟娟:只看到一半就泪如雨下,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这样朴实却动人心魄的文字写写父亲:+1:
    某人李下:@影自娟娟 谢谢
  • 409e13e17fa4:这是一篇有人情味的文章,唯有真实,才能流露感情。👍
  • 9affc7b5706d:匠人的精神 就是不忘初心 踏实一辈子 做好手头的工作 😬
  • Jilly:(づ◡ど)愿天下间仁慈严辞的父上大人们安好久长!
  • 时荷:很朴实的泥瓦匠,他们的手艺正在一代代的失传。
  • f2d42ff1f70d:我老爸也是干这行的,直到现在还闲不下来。
  • 大碴粥:最真挚的感情,不过你仔细观察他,敬佩他,尊敬他。
  • 很多人比我精明:大国工匠少矣。
  • eb1e9e40aa4e:因为平凡而伟大。
  • 赵小建:以前爸爸是个小包工头,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还跟着他到处去要账
  • 梅胜雪:你父亲聪明,能干,好学,勤劳,贊一个!
  • 粤户闽庭:很温暖真实的感觉
  • slow_runner:匠人,活的踏实而精彩!点赞👍
  • z政:写得好!平凡之中见真功!
  • 般若的地盘:想起朱自清的父亲
  • 梅话三弄:匠人精神啊,节日快乐
  • b26d7a111462:平凡的好父亲
  • 苏久骁:我喜欢你的文字,至于父亲,虽说不陌生,但我和他之间总没有那么亲近。
  • 栾语:感人
  • 茶老皮匠:父爱伟大👍

本文标题:父亲:一个匠人的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tf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