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工作已经3年了,一直想回杭州看,但没有时间,去年还托同事帮我将原来的公园卡、市民卡都充了值,就想着哪一天回杭州可以用,这一天终于来了,节前放假一天,约好朋友,不带行李,轻装上阵,乘火车来到杭州。
天下着蒙蒙细雨,很应景,不由想起东坡先生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如同久违的姑娘,梳妆打扮,略施粉黛来迎接我们,我们的第一站选择去灵隐寺、永福寺,车子由城站驶出,经过江城路、穿过望江路、上仓桥路、穿过中河高架、万松岭隧道,又经过南山路、杨公堤,灵隐路来到灵隐寺门口。一路都是熟悉的景色,无数次流连忘返的水光山色。
在经过中河高架时我和朋友谈到《舌尖上的中国》中介绍的菊英面馆就在附近,吃一碗地道的片儿川要排很长的队,在南山路,有一家红泥砂锅大酒店,好土的名字,竟然是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刘十九是刘禹锡的弟弟,刘禹铜,这家人家取名字倒也挺好的,金、银、铜、铁、锡。
到了飞来峰,一片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旁边一条小道可以去登北高峰,北高峰我记得是313米高,我曾经多次爬上去,可以一览湖光山色,,山顶还有一座天下第一财神庙,不知修复了没有,毛泽东也曾经3次登上北高峰,写下五律看山,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爬上山顶,在小卖部,要上一杯龙井,再来点豆腐干、花生、瓜子,喝到毛孔舒散,倦意顿消,很惬意。
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每次看到他,好像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哔的一声,我刷卡进寺,请了三支香,虔诚地拜了拜佛、法、僧,插到香炉中,正好看到旁边有祈福请愿,于是请了一条福,乐捐了100元,希望2018年能顺顺利利,这次到灵隐寺主要的目的是请香,家中的香台已经很久没有用了,因为没有香了,在济公殿旁的法物流通处,我请到了檀香和沉香,如愿以偿。
出灵隐寺,右拐向山上走,可以到永福寺,东晋咸和元年(362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卓锡筑庵,接连兴建了灵鹫,灵隐等十座道场,其中永福寺也是其中之一,到永福寺的途中,有很多的福字,朋友不断地用手机扫福字,据说可以扫到敬业福.

永福寺里有福泉茶院,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福泉茶院独特的茶,茶道会馆位于迦陵讲院南侧,室外有庭院,小池子里有几条鱼儿在散步,水清澈无比,禅意浓厚,室内禅茶一味,中午时分有素斋供应,可惜我们来晚一步,没有缘分品尝,也是好事,可以期待下次。

泡一壶红茶,送了几份茶点、水果,天有点冷,但意境很好, 记得以前来的时候,还有一群鸽子,十分大胆,在你面前要东西吃,甚至到你的桌子上翻你的碟子,这时想到有报道说,梁朝伟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中午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其实生活无处不在,干吗要打个飞的去呢?在杭州刷个公园卡、寺庙卡就可以实现了。在这里时间仿佛凝结了,山色、茶香、水光、细雨,一切都那么美好。
下了山,出了飞来峰景区,已经一点多了,肚子有点饿,打了个车到杨公堤上的知味观味庄,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欲知我味,观料便知,这座开在花园旁边的酒店,规模很大,因为已经错过饭点,人很少,入座,点菜,西湖醋鱼、东坡肉、糟四样、西湖雪媚娘,风卷残云,光盘。出了门就是花港观鱼,特别要提的是乾隆皇帝的题词,其中鱼字下面为三点水,不是四点水,据说四点水五行属火,像是在烤鱼,三点水在五行中是真正的水,鱼有水则活。明明是写错别字,还要圆过去。你到新社会试试看,时代进步了。


出了花港观鱼,就到了苏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现长2797米。为北宋文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苏堤南端有苏东坡纪念馆,看到馆内苏东坡的介绍,不由想到有关苏东坡的趣事和文章,其中《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对于我们常年在外打拼的人士来说,到了一个地方要心安,适应当地的气候、食物、风俗,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再有,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您腹中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另一侍女说:“满腹都是见识。”苏东坡也摇摇头,到了王朝云,她微笑道:“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还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真的是情真意切.在苏东坡纪念馆的二楼有草书写就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的字看不懂,因为会背,所以三个友人就在这幅字前背了起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会一下这位大师的意境。

出了东坡纪念馆,右拐乘公交,三站路,就到了虎跑泉,这里最有名的除了虎跑泉外,就是弘一法师和王阳明了,王阳明到虎跑寺去玩,见到一个据说是神僧的和尚,这个和尚已经面壁三年,不言不视,三年来从来不说一句话,也不睁眼,无论什么人来都不睁眼,不说话。王阳明来到了虎跑寺,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一语点醒梦中人,这和尚一下子把眼睛开了。第二天,这个和尚还俗去了。弘一法师也就是李叔同,那个写《李叔同说佛》的人,他的前半生是风情才子,后半生是室外高僧,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擅长书法、诗词、丹青、音律、金石,在当时是整个学术界神一般的存在。在虎跑寺的李叔同纪念馆我们看到了他创作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仿佛到了那个年代。


到了虎跑泉,怎么能不喝一杯呢,虎跑泉旁有茶室,要了3杯上好的龙井,用虎跑泉水沏茶,别有一番滋味,坐在茶室外,看亭台楼阁,听泉水叮咚,大雪过后山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屋檐下滴滴答答地在弹奏着,忽然,远处传来电喇叭的声音:“各位游客,这就是虎跑泉,大家可以自己拍照”, 一大堆外地游客打破了刚才的平静,一阵喧哗和卡擦声中,认识了虎跑泉,和虎跑泉合了影。 天色渐暗,喝完茶,我们下山而行,看到当地的居民拿着大桶,在泉眼旁接泉水,回家煮饭喝茶。不由羡慕杭州的朋友们,杭州真是美不胜收,历史悠久,又包容大气。回想起自己在杭州工作过四年,往事历历在目,她已经被我认为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永远挥不去的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