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孩子对每一家庭来说是一件极为隆重的事情,对于中国女性来说产后“坐月子”更是一件大事。其实不仅仅是中国,韩国、日本、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女性在分娩之后都有类似“坐月子”的习俗,很多“月子禁忌”和中国也非常相似,例如绝对卧床休息、不能洗澡、不能洗头、不能刷牙、不能吃凉性的食物(例如水果和蔬菜)、不能见风等等。
现代医学没有“坐月子”一说,但是对于女性的产后恢复(postpartum recovery)亦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在分娩之后,女性的身体在各方面会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各种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子宫发生收缩并逐渐恢复至怀孕前的大小和形态,各种创口也会逐渐愈合,而这个过程大约需经历6周左右,也就是现代医学认为产后恢复所需的时间。子宫的收缩会导致疼痛,又叫产后痛(afterpain),一般在产后第三天就会减轻;在分娩过程中胎盘从子宫壁上剥离所产生的伤口在产后会逐渐愈合,在伤口界面有一些残余的血液会从子宫中排出,即恶露(lochia),通常恶露排出会持续2~3周甚至2个月。产后新妈妈们会感觉浑身酸痛,尤其是手臂、颈部和下颚,这是由于在分勉过程中肌肉用力后疲劳所导致,大多会在几天之后逐渐消失。对于顺产的女性,阴道撕裂的伤口恢复也需要几周时间;而盆骨的复原,例如耻骨联合分离和尾骨损伤的愈合则需要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另外,产后还会发生小便困难,这是因为膀胱、尿道在分娩过程中受到挤压所致;由于产妇腹肌松弛、盆腔周边肌肉无力,产后便秘的情况也很常见。
由此可见,产后恢复对于女性来说的确是一个艰难而重要的过程。即使是我们印象中体质彪悍的白人女性也不是生完孩子立马就能下床活蹦乱跳,医生也同样建议产后需要良好的休息,适当补充营养,不能急于返回职场工作,体型恢复的剧烈锻炼最好在6~8周 后再逐渐进行。但是西方女性在产后恢复期的日常生活并不像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新妈妈们一样发生明显改变,没有严格繁冗的“月子禁忌”。西医也认为,洗澡 洗头刷牙是必要的日常清洁,可以降低产后伤口感染的风险;蔬菜水果在产后也要多吃,保证营养平衡;日常的活动(例如上下楼梯、外出散步等)不会影响恢复, 一些柔和的体操还能促进肌肉和官能的复原。
遵从“月子 禁忌”的亚洲女性(尤其是中国)却相信这些禁忌可以减轻或者避免产后发生的一些慢性病痛,俗称“月子病”。例如,刷牙、吃冷酸硬的食物会引发牙痛;洗澡、 下床活动会导致腰背、颈、四肢痛;洗头、见风会引起头痛;接触冷水会导致手指、腕关节痛等等。然而,最近发表在学术期刊《妇幼健康杂志》(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对中国农村的1800多名女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月子禁忌”与慢性痛的发生率没有显著联系,反而一些“月子禁忌”会对女性健康有负面影响,例如不刷牙容易导致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最近瑞士的科学家们则发现,疼痛灾难化级别(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越高的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体验到的疼痛感越严重,而且产后恢复越慢。这也是医学上的“恐惧-逃避模式(fear-avoidance model)” 的形式之一,即把疼痛看作灾难的病人容易产生恐惧而采取保守的行为,例如自我保护措施及休息。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对于慢性痛的病人(例如腰背痛)卧床休息 反而延迟康复,保持正常的活动及工作能够加快恢复,并降低慢性痛的发生率。结合所谓的“月子病”来看,对于产后的腰背、颈、四肢等疼痛,越是惧怕越不利于 康复,过度的卧床休息反而有可能会延缓产后恢复。
然而近几年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无论在中国还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坐月子”的习俗依然盛行;即使生活在北美、欧洲等地的东南亚女性移民,亦有80~90%以上的产妇按照传统的方式“坐月子”。2006年发表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健康》(BMC Public Health)的一份研究论文显示,在2100多名来自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女性中,有20%的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吃任何蔬菜,大约80%的女性不吃任何水果,仍有60%~80%的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洗澡不刷牙不踏出家门一步;有趣的是,“月子禁忌”通常都由家庭中年长的女性(例如产妇的母亲或者婆母)严格把关,虽然年轻的新妈妈们也抱怨“坐月子”期间生活的极不舒适,但大多数还是选择听从长辈的安排。
可见,“坐月子”远非简单的科学问题,更是一种浓郁的文化现象。虽然现代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各种统计数据、研究报告都告诉我们,很多传统的“月子禁忌”并没有坚实的科学证据,但是信不信,却不仅仅是科学说了算的。
那在说完了传统与科学的“坐月子”,小圈也帮大家盘点了一下传统坐月子观念中不科学之处,细心的妈妈来学一学吧~
一、传统坐月子观念存在错误的原因
坐月子的传统观念很多,其中的许多做法并不能起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以前对产后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流于表面经验的形式,也就难免会有时代的局限性。比如:旧时,洗浴条件较差,寒冷的天气洗一次头也不容易干,反而容易受凉。此外,盆浴确实容易导致阴道感染,所以会得出不要洗澡的结论。现在,只要注意保暖,选择淋浴,完全是可以洗澡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各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不需要再拘泥于表面现象,更应该针对具体的原因,进行科学的护理和防护。
二、纠正传统坐月子的部分错误观念
1、产后发“虚”的真正原因
怀孕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应激状态,产后这种应激状态突然解除,会使女性对温度和天气等外界变化变得更为敏感。这种情况下也许正常人觉得无所谓的温度变化就会让产妇觉得热或者冷。但这种状态绝非是一种“病”,也和疾病的易感性没有关系。产妇对环境的敏感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此外,孕期女性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大多都有程度不一的增加。由于盐皮质激素的作用,体内会潴留大量水分,产后这些潴留的水分主要经肾形成尿液排出,也有一部分通过出汗的形式排出体外,称为“褥汗”,是皮肤排泄功能旺盛的表现,不属于病态。这些表现在产后一周内较为明显,一周后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2、产妇更应该注重卫生:勤洗澡,勤刷牙
正如前面提到的,产后初期出汗较多。大量汗液留于皮肤表面给细菌生长留下可乘之机,不仅影响哺乳时的卫生,身上的粘腻感也会影响产妇的情绪。通常顺产后4天由于伤口原因推荐暂时不洗澡,可以擦浴和洗头,伤口愈合后就可以淋浴了;剖腹产的妈妈应在伤口完全长好后(通常需要2周左右)再洗澡,期间也可以擦浴和洗头,但应注意不要让水污染伤口。清洗身体后,新妈妈会感到神清气爽,大大有利于恢复精神,解除分娩后的疲劳。需要提醒的是,盆浴是应当避免的,以防脏水流入阴道造成感染。
除去出汗,在产褥期产妇会有恶露经阴道排出,因此会阴部的分泌物较多,这时应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正常恶露初为鲜红色,3~4天后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白色粘稠状,持续4~6周,可有血腥味但无臭味,如果恶露有臭味或者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提示宫腔残留或者合并感染,应该及时就医。
在怀孕期间,由于激素的作用,头发的正常生长周期延长了。当分娩后,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就会表现出头发脱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因为梳头洗头所造成的,因此新妈妈无需对梳头洗头有所顾虑。
产后不能刷牙的说法更是错误的。旧时人们大多不注重口腔卫生,很多人患有慢性牙龈炎。在孕期由于雌激素的毛细血管扩张作用,会使得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牙龈肿胀甚至形成龈瘤样改变,刷牙时容易出血。然而炎症和出血并非是由于刷牙导致的,而是原有牙龈炎症的加重,更应该注意口腔卫生。新妈妈们在孕前就应当进行一次彻底的口腔治疗,去除牙石、菌斑等,并且认真地进行维护。产后更是应当一如既往地重视口腔清洁,每日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3、产后不能开窗的说法也不靠谱
如果有亲朋好友登门探访道贺,家里客人一多,空气流通再不好,也很容易使产妇感染疾病。及时的通风换气,保证家中空气的清新,对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还是很重要的。正如前面提到的,产妇对气温的变化比较敏感,这时注意保暖是应该的,但也不该盲目地闭门闭窗。
4、引起关节疼痛的真正原因
产后的关节痛通常是生产过程造成局部肌肉和关节劳损所致,通过适当的休息和理疗都可以逐渐缓解。部分关节肌肉疼痛是由于长期卧床不活动,深静脉形成血栓所引起的,因此,产后应该尽早下地活动。
5、怀孕对免疫系统本身就存在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怀孕对免疫系统也有影响。由于胎儿对于母体属于异物,母体的免疫系统会发生一些复杂的变化,避免免疫细胞攻击胎儿。一些女性如果有免疫相关疾病的易患素质,那么可能会因为怀孕诱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或者引起病情的活动。如果出现关节肿胀以及其它伴随症状,如发热、皮疹、口眼干燥等,则很有可能是关节炎的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尽早到专科就诊接受正规诊治。遇到这种情况,怀孕分娩只是打开了疾病的开关,即便是完全按照传统坐月子的全套要求行事,也还是不能避免,但是不明原因的人常常会回过头去找原因,归咎于没有好好坐月子。
6、热天头裹巾、足穿袜可能中暑
生活中,不少产妇按照老法坐月子,即便是盛夏酷暑,仍是头裹巾、足穿袜、身着棉毛衫裤,还要紧扎袖口裤角。床上垫上厚厚的棉垫,门窗紧闭,产妇积热散发不出去,闷热难熬,有的甚至还因此中暑。
从现代观点来看,应鼓励产妇早下床、早活动、勤洗澡、勤换衣裤。此外,产妇还可铺凉席、穿凉爽衣裤。由于产后多汗,产妇应经常温水擦浴或洗热水淋浴。多喝水,多吃蔬菜瓜果。保持居室通风良好,室内气温不应超过26℃至28℃,否则可用空调或电扇降温。但需注意的是,空调温度不要太低,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室内新鲜空气流通;电扇不要直吹产妇和新生儿,也要避免过堂风直吹身体。
7、产后不宜无限制喝汤和红糖水
产后适当多喝一些鸡汤、鱼汤、排骨汤和豆腐汤等,确实可促进乳汁分泌。但不可为增加乳汁分泌,就无限制地喝,否则容易引起乳房胀痛,处理不恰当还会引起乳腺炎。还有些产妇在月子里一个劲地喝红糖水,认为能活血化淤和补血,促进产后恶露排出。红糖水确实是产后补益佳品,但并非喝得越久越好。通常产后喝红糖水以7至10天为宜。有些产妇以为在产后最初几天吃盐会伤胃,结果总是吃很淡的饭菜,甚至一点盐也不放。其实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应在菜里适量加盐。月子里胃口不佳时,有些产妇会吃些辛辣食物来开胃。事实上,产后1个月内不宜吃蒜、辣椒、胡椒、茴香、韭菜等刺激性食物。而茶水中有咖啡因,也要少喝,喝多了不仅自己难入睡,咖啡因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宝贝体内。
8、产后一个月不刷牙,更容易生病
产后营养足而运动少,牙龈炎更易频发,应该坚持每日用温水刷牙。
很多人认为,孕妇刚刚生完孩子,月子里怕凉,最好不要刷牙,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新妈妈生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加上怀孕期间营养充分,运动减少,口腔易充血,如果不清洁,更易发生牙龈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即使在月子里,孕妇也应该坚持每日用温水刷牙。
整理/思楠
家政圈的微信公众号:JiaZheng_Q 更多发展探讨请联系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