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节奏飞快的现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远大梦想,但现实环境却是残酷的,受到自身环境、天分、后天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真的只有一个目标来让世界上所有一切让步。贫富差距悬殊的今天,社会隐含的金钱至上现状,家庭教育灌输的功利思想无不让我们只有一个想法:要拼劲一切代价出人头地。所以毕业在北上广工作、春节不回家、回家忙工作甚至回家因压力太大逃避现状沉迷虚拟世界不在少数。社会的压力,年末的总结,春节的临近,心理的空虚使很多人默默感叹:我这一年是为了什么,我幸福吗?但什么是幸福,究竟是世俗的名利还是心理的满足?
2
幸福是指一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再从不幸之中解脱出来和以后的对比中才能体会到。需求主要分为下面几个方面:心理因素:有被爱的感觉、安全感、因为良好物质生活产生的生活环境、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相协调的和谐感、因为奋斗实现改变的成就感。物质因素:舒适的生活环境、优渥的生活条件。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物质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对到多数人来说对物质是最难实现又最易满足的。我们内心深处往往不会将目标局限于小康而是远远高于自己的水平,所以实现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但由于我们知道实现的难度,所以我们会欣然接受期间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只要有一点小小的突破我们就会开心。这就是心理因素作用的效果。我们在自我的奋斗中收获了成就感,有了自己创造的生活及满足感相作用的协调感,成就带来的安全感,但我们往往会丢失爱的感觉。
爱有多种,社会之爱,情人之爱,亲人之爱。社会的爱通常会因为太广泛让你觉得稀薄。情人之爱是柄刀,不知道什么时候刀尖对着你。亲人之爱尤其是父母之爱就像你家的灯光,只要你想要什么时候都可以。所以我们特别容易忽视最容易得到的而去重视最需要感情的。所以人的时间就这么多,你大部分花在了工作与自我提升上,剩余的话在了与情人的唧唧我我上,再花在自己的休闲上,留给家人时间极少,再加上喜怒参半的日常生活,想想也知道家庭生活的美好回忆有多少。当然也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结果是让人内心梗塞的。
当然社会上发生的某些发生事件也让我们更加重视家庭。比如警察、消防员的公职人员的牺牲,在我们身边,都坚守自己的岗位,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这样相似的人生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彼此的对比,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所以有很多人会总结:以家人的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但即使我们现在知道,以后也肯定会忽略,因为家人的爱唾手可得。
少年时家人的要求太高,谈论话题不统一不愿说话;青壮年时,起先因为意见不统一而逃避,而后才慢慢懂得或懂得后因为时间只能错过,虽然不知何时会分离但内心的侥幸还是会安慰自己:“下次一定会好好的交流。”有很多人会错过与父母倾心交谈的机会,连名人也不例外。所以很多幸福的名言都是极简为好,努力就好,平凡也好,反正只要自己开心。但开心并不简单。
所以以平凡人的视野,首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在高效利用自己时间的同时,好好照顾自己的家人。根据习惯原理,你要坚持21天的习惯可以永久保持。而家人希望你过得好所以你可以每天把自己的成果告诉他们,为了让家人有被需要感,你可以倾诉烦恼让他们解忧。根据幸福的对比性,你只要自己做得比之前一天自己做的更好就可以了。比如在重要的日子精心准备一个色普锐斯或者什么别的。
其实我们追寻着的是一种如同事业付出的满足感,因为幸福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但往往我们会忽视最易相处的家庭,所以想要真正获得幸福感,快回家聚聚,跟家人聊聊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