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卑与超越》读书感悟【上】

《自卑与超越》读书感悟【上】

作者: 启明未来 | 来源:发表于2020-11-13 10:56 被阅读0次
成熟.望京

和几个小姐妹商量,11月我们一起读阿德勒的名著《自卑与超越》,我们选了樊登老师推荐的版本。

用时两周,我们共读了前6章,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感集中做个输出。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感悟】

1.所谓人生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与追求,理论层面的三大约束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引出我们从三个维度来看待自己人生的意义:社会、工作、家庭。

2.我自己非常认可和欣赏俞敏洪在“活在点子上”这片文章的观点,今天再读这本经典,更加有同感。文章中写到:“一个人活动点子上,大概需要三个因素”:第一,有一个自己真心真意喜欢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可以给你带来经济收入(我理解这就是自己和职业的关系,我把工作于我的意义和我通过工作可以创造的价值重新来看待,在工作中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加人性、合理化的行为,我们需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更高一层的看见)第二,对于财富、名望、权力没有过分的兴趣,更愿意追求内心的充裕与满足(我理解这是与自己的关系,面对社会,面对环境,我们可以作什么?向外追求物质层面,可以无止境,向内追求内在满足,会修身修心,我们做到内外一致性,就会生发真正的“社会情怀”,当然这仅是我的认知;第三,有一个特别值得你一心一意爱的人和你同行,这个人是你的爱人(我理解这就是“两性”关系,我,你,我们,这三个圈弄明白,再加上时间的打磨,这个时间也许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你会从内心感受到找对了人,找到了一个特别值得你一心一意爱的人在和你同行,如果我们能爱对方是一个有的缺点的人那才是爱,如果我们只爱他的优点,这是不完整的爱。

3. 今天再读到人生的意义,我又一次思考我的人生意义,又给思想做了补给,愿我们每一位伙伴的人生可以活到点子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实现人生意义不是个人化的,是在与他人的合作之中才能完成的。

4. 我们对自己的家庭尽到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就是在实实在在的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每个人都做到,社会就会和谐。

5. 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明白其中的道理,对已对人都有好处。对已,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社会、人与人、环境、现状、个人成长、家人之间,个人的身体和心灵,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为什么还要将自己束在墙里。奋斗、努力是对的,但不要自己和自己设陷、挖坑。

第二章 心灵与身体

【感悟】

1. 关于心灵与身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书中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心灵如同马达,处于生命的主导地位,人们的行为表现出明确的目的性,以期通过有目的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命运。这个观点,印证了阿德勒所倡导的目的论。它让我联想到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或者是疫情下我们的疫苗研发的专家团队,为了实现目标,实现跨越,这些人都是在不断的调动、突破身体的极限,所以说做一件事情,目的、初心是非常重要,只有建立在人与人合作,凝聚社会情怀的努力,才是正向的,才是有持久生命力和价值的,我想,这种努力不会纠结于结果如何,反而过程更让人钦佩。我会聚焦自己行动的目的,要求自己把这个目的的半径放大一些,至少要更多的辅向,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2. 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并不会随着年龄就会自然而成。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我真的是在最近几年,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结识我们这些同频伙伴才慢慢走上了自我成熟的道路,我体会,根本性的转变还在于不断的向内看,找自己的问题。然而,知道向内看和做到向内看,两者之间真的是有十万八千里距离,我也接纳自己在这条路上的,跌跌撞撞,走走停停,也只有学会真正的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的心智才能成熟起来,我自己才能成为家庭的福祉,从而也有机会做些利于他人的事情。

3. 读这一章,我还想到了一点就是“我们那些未经过疗愈的负面情绪,我们的心灵受挫时刻,会作用于我们的身体,积年累月后就会呈现出来”。10.1假期,我在家反思,我看到了自己,多年我都被一个“累”字压着。身体真的不会忘记,我颈椎犯病,其实就是身体在向我预警,长久以来,我的颈肩都比较僵硬。所以我现在,我会有意识的让自己的精神放松,让身体动起来。更多的往自我价值的罐子里储蓄,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我想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这章的最后又一次提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最初的5.6年里,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用爱给到孩子原始的信任,家人之间的“合作”会让孩子对“合作”有正确的理解,看到榜样的作用,作为父母,不仅我们自己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还要引导孩子,这是我们责任。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感悟】

1.第三章的主题是自卑感与优越感。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目的都是摆脱自卑感,追求优越感。在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会有两种行为方式。方式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其一:勇往直前、用直接、实际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环境、改善现状;另一种行为方式是:用不切实际、自欺其人的行动来让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

2. 看这样的书,我会特别走心,我会边看边反思自己。追溯到自己的童年,我的自卑感来源于两种情结,一种是“比不上”另一种是“比较弱”;我用了什么方法来释放这种自卑感呢?我用的是第二种方式:“用不切实际、自欺其人的方法让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我看到同学经常有新衣服穿,某一日就鬼使神差的对她说:我有一条白纱裙,还绘声绘色的跟人家描述,这条裙子如何、如何的好看、稀有?现在回看,那时的自己是多少的沮丧、多么的丧失信心啊,说慌的根源在于“自己想凌驾于困难之上”,这种用说谎来让环境“凭空产生优越感”只能是堆积自卑,最后形成自卑情节。

3. 小时候的我没有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判断力,父母也没有引导我走上一条自信、努力的正确道路,我犯过很多的错误,我深刻的体会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予小孩子正确的行为引导,真的非常重要,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4. 觉察到了自己的“自卑情节”特别是学习鼓励咨询后,我开始有意识的和自己内在的小孩和解,书中说,优越感的目标也是慢慢摸索出来的,是属于个人且独一无二的,它来源于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描绘。现在我,会更多的关注自己的优势,会保持努力成长的姿态,用第一种方式来实现优越感。我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直面困难,遇到问题想办法;2. 答应他人事情,说到做到;3.情绪平稳,求同尊异;4.用发现的眼睛,看向他人的优点并学习。看到自卑而知努力,勇于突破就会有发展和进步,再次强调,基础是合作。

5. 本章的后半部分有一句话也非常触动我,“我们对于生活的兴趣大多来自不确定的未知。生活中的挑战不可穷尽,这是我们的福气”,这句话是目前为止我学习到的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好诠释。我会将其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模式中,因为有了不确定性,我们才需要更努力,才需要与其他人建立起更多的合作关系。

第四章 早期记忆

【感悟】

1.记忆就是一个人的过去,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这些“心路历程”陪伴着我们,我们探索这些记忆的价值,目的就是提醒我们以更成熟的态度面对未来,更积极的心态活在当下。

2. 我最早的记忆大概是2-3岁的时候吧,我记得那时自己因为和堂姐争抢东西摔坏了胳膊,妈妈带着我辗转看病,当时我是无助的,妈妈是无助的;我童年的记忆中,弟弟出现的画面并不多,我们姐弟相差3岁,为什么他的画面不多呢?这正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偶尔有关弟弟记忆的画面出来,也是弟弟很懂事,好像还为我求情。

3.我通过检索自己童年的记忆,我看到了爱我的妈妈,看到了依赖我的弟弟,看到了对我很严厉的父亲,更我看到了自己局限,这些记忆大多折射着我的自卑、沮丧、恐惧。记忆中我丧失信心的时候偏多。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小时候的自己,也不是刚刚参加工作的自己,我在努力改写自己的模式,这种改写,不再是为了证明自己,我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我可以做自己。

4. 治疗本身就是一场有关合作的练习和考验,只有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人,才有望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将心比心,见其所见,闻其所闻---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作为鼓励咨询师给出了特别具有指导意义的心法。书中的大量对于早期记忆的案例分析也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第五章 梦境

【感悟】

1. 做梦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心灵活动。按个体心理学的理论,睡眠和清醒状态不是相互对立、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概念,因为人格具有一致性,做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2. 阿德勒说,童年记忆和梦都是个体心灵的表达,但最能揭示真相的是个体的记忆。人类真是万物之灵,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这本书中写到,动物缺乏自我意识,即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力,而本章中关于梦的知识,可以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了解自己。

3. 梦是我们生活方式的产物,受我们个人追求优越感目标的指引,只是梦中压力会小、潜意识的作用会明显些(我的理解,不知是否对),梦可以给我们开示,也可以让我们体会一种感受, 但我们不应受到梦的束缚,可以利用自我意识,专注努力的当下的事情。

4. 关于梦,民间有一种说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就是说我们在现实中没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时,睡眠才会真正的安心沉稳,才不会被梦打扰。当我们还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前,还存在有压力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做梦。

5.文章说到,梦是由象征和隐喻组成,现在的自己真的很少做梦,是不是象征我内心的平稳。的确,岁月静好时做到平稳并不难,我要加强锻炼的是自己心灵的肌肉。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感悟】

读到这一章,我有一个总体的感受,阿德勒把家庭中每一个成员角色已经诠释的非常清晰易懂,我们按着做就可以了。

1. 这一章我读后特别的感动,作为把孩子带到世界而来的妈妈,其身份、职责的神圣、重大,对孩子影响之深远,对于孩子来讲无可替代。这些文字,让我对为人母亲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也有了更多的温柔以待,我告诉自己,在做妈妈这条路上,永远有我需要学习和努力的,而亲子关系的核心就是与自己孩子的合作能力。他没有现成的公式照搬,关注孩子的需要,无条件+有规则的爱,就会赢得孩子与我们的合作。

2. 这一章,写到了“男女平权”。就我个人来讲是男女平权的积极拥护和践行者,我们家的氛围也很民主,但我们都不会为了民主而民主,今天你累了,家务活我就多做,明天我因为工作原因等原因,在些疲劳,你就多做些家务,起主导因素的是理解与包容,我也特别欣赏“将家务活儿和持家视为一门艺术“,这让我想起”理家理心“这个词,很美好的一种感受。

3.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力,我的理解是取决于几层关系:自我关系、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以及亲密关系,而这几层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链接,“合作“与”爱“是我们处理这几层关系的密码,需要我们在事上不断的修炼。

4. 婚姻应当是两人合作无间的经营,谋求两者共同的利益,为孩子谋福利,同时为社会创造利益。一个稳定友爱的家庭就是为社会创造利益,为孩子谋福利,让我想到,夫妻双方无论是爱孩子,还是管教孩子都应是一致的。如果出现分歧,那是不合作,不是爱,而是在害孩子,同时也会危害家庭的稳定。

5. 这一章,关于一个合格丈夫、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具体而全面,但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中国社会传承下来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用生命影响生命,随着时间的累积向这样的目标无限靠近,更多的合作,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爱,而且要想拥有这样的爱人,我们自身也必须要不断成长,所谓“打铁也要自身硬”,我们也要为家庭做贡献。

6. 一位父亲最受人期待的地方就是解决工作的问题。他一定要受过职业训练,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他必须努力工作,通于进取。工作对于一位父亲的意义还有重要的一点,通过自己的工作态度,为孩子树立榜样。

7. 读这一章时,让我想起“感受爱”这个活动。我们往往都会有一个感受,爸爸妈妈我会更爱谁?读过这一章后,引发了我一个思考,每个人在家中的定位都是不同的,如果各司其位,而且尽职尽责,夫妻和睦恩爱的话,孩子就不会有“更喜欢谁?”吧!

8.出生顺位会在个人的生活方式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长中的每一道难题都源于家庭内竞争的存在和合作的缺失。唯有着力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才能避免令人遗憾的苦果。

我个人认为,第3章及第6章,是本书的精华,值得一读再读。

更好的理解自我,是我坚持学习的最大动力和目标。

我对自己说:只有用行动去践行,自己才能成长。

相关文章

  • 有感而发365

    记录每一天的读书感悟 (006/365) ——今日读书 《自卑与超越》第四五六章的总体感悟 感悟: 《自卑与超越》...

  • 《自卑与超越》读书感悟【上】

    和几个小姐妹商量,11月我们一起读阿德勒的名著《自卑与超越》,我们选了樊登老师推荐的版本。 用时两周,我们共读了前...

  • 有感而发365

    记录每一天的读书感悟 (0012/365) ——今日读书 《自卑与超越》完结 感悟: 我们的自卑感来源于在面...

  • 有感而发365

    记录每一天的读书感悟 (001/365) ——今日读书《自卑与超越》 感悟: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不如...

  • 有感而发365

    记录每一天的读书感悟 (007/365) ——今日读书 《自卑与超越》第七章--学校的影响123小节 感悟: 学校...

  • 有感而发365

    记录每一天的读书感悟 (008/365) ——今日读书 《自卑与超越》第七章--学校的影响123小节 感悟: 学校...

  • 有感而发365

    记录每一天的读书感悟 (0010/365) ——今日读书 《自卑与超越》第七章-学校的影响456小节 感悟: 在孩...

  • 202004《自卑与超越》你是一个自卑的人吗?

    读书笔记,书名《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书摘======== 了解自卑,超越自卑,...

  • 有感而发365

    记录每一天的读书感悟 (009/365) ——今日读书 《自卑与超越》第五章--梦 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而...

  • 有感而发365

    记录每一天的读书感悟 (0011/365) ——今日读书 《自卑与超越》第八章--青春期 感悟: 什么是青春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卑与超越》读书感悟【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jv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