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还没吃完,一双勤快的手,就来收拾面前的碗筷了,等筷子已经收起并举在空中,突然觉得有些不对,补问一句“你吃完了吧?”
正专注地削苹果,餐桌上落了半个苹果的果皮,准备把整个削完了,欣赏一下再一起收拾……
突然一双勤快的手,跨过我的一只胳膊,麻利的收走了半个果皮……

这样的“替人着想”发生在身边,真有些说不出的尴尬......
曾经那个阶段,几乎没有自我察觉能力,所有的行为几乎是惯性使然。也总想着把所有事,都尽己所能地做好,并未关注对方在想什么,或正在做什么,对方的真实需要是什么......更不曾意识到他人此刻最需要的恰恰是:不被打扰。
回顾曾经的自己,一度由于小时候渴望被认可和赞赏,也会在长大后使劲儿的做很多有可能被认可和赞赏的事,当听到——
“这孩子太懂事啦~”
“看看这孩子真能干!”
“啧啧啧,这孩子父母怎么教育的这么好!”
......
这样的夸赞,总能促使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
我自认为的对方的需求上,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和察觉——我还能做些什么......
以至于还会引起一些非议。
长此以往的放下自己的需要,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猜测他人的需要,而非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他的需要,往往让对方收到的,并非是他真正想要的,而是“我以为”他想要。
一旦对方不领情,心中还充满抱怨。
这样的“替人着想”,却渐渐的成为了对他人的一种打扰。

自我察觉真正开始的那一天起,不停留在对“小时候遭遇”的抱怨中,开始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
努力创造自己未来的路!
毕竟生命,还是需要把握在自己手里。
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
呵护自己的需要、尊重他人的界限。
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
活出自己的从容,还身边人一份舒心与清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