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品德。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有一定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信心,拥抱自信。

自信对于胆小怯弱的人来说,是突破自我、展现自我独特魅力的敲门砖。有了自信作为底气,便不再惧怕他人的奚落与嘲笑。放荡不羁的李太白在被赐金还乡后,仍能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豪放飘逸的诗句,内心的旷达乐观一览无余,而这也是自信的一种外在表现。同时他也不隐匿心中的豪情壮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自信,不理会世俗异样的眼光,只一心追随着名为自信的指路明灯,做心中所想,唱心中所歌。可以说,自信也是李白作为诗仙被后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自信是好事,但过度的自信却不是什么好事。
清廷“天朝上国,物产丰富”的过度自信思想,就像奸佞小人的谗言,蒙蔽了统治者的双眼,遮住了他们的耳目,让他们产生“无需与外夷通商”的错觉。实行了几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的中国,终于在列强的洋枪火炮下惊醒,体会到“弱后就要挨打”,尝尽了过度自信带来的苦楚。
不仅个人要有自信,一个国家想要走在世界前列,引领世界潮流也需要自信。
我国积极倡导构建的“一带一路”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与经济协作;高铁的出口;网络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无一不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世界。这些展现出的是一个开放、包容、自信的中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有自信把我们的发明与创造传播到世界各地,造福世界人民;才有自信让世界看到中国正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崛起;才有自信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让世界震撼!

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更要有不断完善自身、求创新发展的自信。培养文化自信,不单单是靠申遗完成的,还要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此,在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时,便可自信地泰然处之。
拥抱自信,对个人成长、对国家发展、对文化兴盛都有言之不尽的好处。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