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inn.) O. E. Schulz;
别名:二月蓝。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无毛;茎单一,直立,基部或上部稍有分枝,浅绿色或带紫色。
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全裂,顶裂片近圆形或短卵形,长3-7厘米,宽2-3.5厘米,顶端钝,基部心形,有钝齿,侧裂片2-6对,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10毫米,越向下越小,偶在叶轴上杂有极小裂片,全缘或有牙齿,叶柄长2-4厘米,疏生细柔毛。

上部叶长圆形或窄卵形,长4-9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耳状,抱茎,边缘有不整齐牙齿。

花紫色、浅红色或褪成白色,直径2-4厘米;花梗长5-10毫米。

花萼筒状,紫色,萼片长约3毫米。

花瓣宽倒卵形,长1-1.5厘米,宽7-15毫米,密生细脉纹,爪长3-6毫米。

长角果线形,长7-10厘米;具4棱,裂瓣有1凸出中脊,喙长1.5-2.5厘米;果梗长8-15毫米。种子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毫米,稍扁平,黑棕色,有纵条纹。

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产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陕西、甘肃、四川。

生在平原、山地、路旁或地边。朝鲜有分布。

嫩茎叶用开水泡后,再放在冷开水中浸泡,直至无苦味时即可炒食。种子可榨油。
(摘自《中国植物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