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虚构故事和非虚构故事的差别
今天我们的练习是这样的,给出一个主题,大家用虚构手法和非虚构手法,各自写一个小故事,在三个选题中任选其一。
“我的邻居不正常”
“夜跑的时候常常遇见一个姑娘”
“一个很特别的商店”
我的作业: “夜跑的时候常常遇见一个姑娘”
01非虚构故事:
开头
喜欢一个人在山路里夜跑的小明,最近连续三天遇到一位身材矮小、大冬天穿短裤夜跑的姑娘。
小明想避开这个姑娘,可是总是遇上她。不能一个人享受夜跑的乐趣,小明很苦恼。
发展
小明一开始跑在姑娘前面,想赶紧甩开她。姑娘却总是超越他,跑在小明前面。
有一次跑着跑着,忽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姑娘给了小明一件一次性雨衣。
他们俩由这件雨衣,开始成为朋友。
原来,姑娘叫小婉,上高中。夏天,有一次放学回家路上下雨了,从来不穿短裤不穿裙子的小婉,大雨中挽起了裤子,正在准备穿上雨衣时,身后的一群女生叽叽嚓嚓地议论着:快看,怪不得她老是穿长裤,原来她的腿被纹上一个那么难看的图案。”
从那以后,小婉总感觉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仿佛知道了她那不想让人知道的过去。
小明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意识到小婉是因为过去的心理创伤,导致了长期的心理问题困扰。小婉很自然地成了小明的病人。
通过绘画治疗法,小名让小婉在一张纸上画一座房子,一棵树,一条小河,一个人。
经过专业分析诊断,小明找到了小婉的心理问题。
经过一年的心理治疗,小婉的病情逐渐好起来。小明终于治好了小婉的病。
小婉高考成绩优异,考上了外地名校的心理学专业。但离开了小明,小婉的病情又开始反复了。
四年期间俩人靠书信来往。小明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到外地探望小婉。大三时,小婉的病情终于稳定了。
高潮
四年后小婉顺利大学毕业,回到原来高中,成了学校的一名心理辅导员。
小婉找到小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希望嫁给小明。半年后两人走入婚姻殿堂。
结尾
婚后两人每天相约一起夜跑,还是那一条熟悉的山路。
一鸣点评:
这个故事是现实风格,小明跟小婉因为夜跑而结识,之后小婉触发了心理创伤,小明对小婉进行疗愈,两人的关系进一步熟络。之后在小明的帮助下,小婉顺利毕业并成为心理辅导员,跟小明也结婚。这个故事的情节显得合理而自然,有真实感。虽然没有太多奇巧的反转,但故事也有几次转折,故事过程并不显得平淡乏味:
一开始小明不喜欢小婉
后来成为朋友
小婉的心理创伤
小明帮她治疗
小婉的病情反复,小明坚持帮助她
小婉恢复并成为心理辅导员
小婉跟小明结婚
如果写成故事正文,小婉的过去以及那幅画的意义可以交待一下,这个情节更丰富。
02虚构故事
开头
小明喜欢夜跑,但最近老是遇上一位姑娘。可是每次小明想跟她说话时,姑娘就忽然消失了。
小明觉得很奇怪。但小明一眼就喜欢上她,还异想天开:要是都能娶到她就好了。
发展
小明最近迷上聊斋故事,看的入迷。
已经连续三天这样了。而且每天遇到的姑娘都不一样。
第一天是一个身穿牛子服的短发女孩。
第二天是一位身穿古典服饰的女子,貌似林黛玉。
第三天是一位一袭白衣,像白娘子一样的仙女。
小明都很喜欢的这三位姑娘,都想娶她们为妻。
可是每一次都重复着这一幕:小明想跟她说话时,姑娘就忽然消失了。
小明又纳闷又苦恼。
高潮
小明先后娶到了三个姑娘,做了三次新郎。
结尾
原来,这是小明下夜班在家睡觉,做了个白如梦。
一鸣点评:
虚构风格明显,从开头看起来是灵异故事。小明夜跑时遇到会消失的姑娘,这是反常的事件;
接下来还遇到三次不同的姑娘,后来小明跟三人都结婚。结尾交待真相,这只是小明的梦境。
从故事四阶段和故事冲突来分析,这个故事是合格的。
但这个故事的问题在于不够好看,冲突感不强。而且情节的转折显得有点平淡。
以做梦的方式消除冲突,感觉有点“粗暴”,没有太多惊喜感。
这一次练习的效果来看,非虚构的版本效果更好。
一鸣例子:我的邻居不正
非虚构
开头:最近一个月,我的邻居高先生经常在阳台走来走去,还发出嘿嘿的怪笑声。有几次我在家里加班到深夜一两点钟,我到阳台透气的时候还看见他在踱步。夜深人静之际,他的笑声听着特别诡异。我怀疑他得了精神病。
发展:有一天我借口给高先生一家送一些零食礼品,按响了高先生家的门铃。高太太开了门,我客套几句把东西送给她,然后似乎不经意地问高太太:“高先生最近工作很忙?有时候我晚上加班到两三点,到阳台透气还会看到他走来走去。”高太太显得很惊讶:“不会吧,我们每天在11点就睡下了。是不是你眼花看错了?”我们沉默了几秒,感觉气氛都有点诡异,我故作轻松地承认可能是我看错了,马上结束了对话回自己家里。我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这事情有点邪门。
高潮:当天晚上两三点的时候,我轻手轻脚走到阳台,壮着胆向旁边阳台望去,果然又看到高先生像往常一样发出嘿嘿的笑声。他好像没有发现我,我赶紧蹲下来,偷偷用手机拍下这一幕,还好我们住大马路边上,街灯足够明亮,视频看起来可以看清是高先生。第二天一早,我按响了高先生的门铃,又是高太太开了门。我小心翼翼地望了里面一眼,没有看到高先生,可能他还没有起来。我小声跟高太太说了昨夜的一幕,还让她看了手机的视频。高太太明显变了脸色,随即明白过来,哈哈大笑。
结尾:这时候脸色略显憔悴的高先生走了过来,好奇地问:“嫂子,一大早遇上什么高兴的事情了?”高太太一边笑着一边说:“来,介绍一下,这是老高的孪生弟弟。因为工作关系,来我家住三个月。”沟通之后才知道,高先生的弟弟是一个编剧,最近他要写一个喜剧剧本。他习惯在深夜踱步找灵感,有时候想到好笑的点子就不由自主笑起来。因为他常常在十二点才开始工作,高太太一家早就睡着了,都不知道他有这样的工作习惯。解除误会之后,高先生的弟弟突然拍了一下脑门:“这个事件好笑,我马上加到剧本里面去!”
虚构风格:
开头:我是一个编剧,最近住在孪生哥哥家里。我常常在晚上12过后开始工作,我习惯一个人在阳台走来走去,这样更加容易来灵感。最近几天我发现隔壁那户人有个奇怪的家伙,在我工作的过程中常常听见他到阳台吸烟。他明明看到我,我向他问好,一句话也不说,对我视而不见。他的眼神很奇怪,像是完全没有看到我。我心想,也许他眼睛不好,听力也不好。几次如此,我也把他当成透明人,互不打扰。
发展:一天早上住对面的那个家伙竟然找上门来,说看到哥哥在夜里走来走去,嫂子还因为这个误会乐得哈哈大笑。我也一边陪笑,一边跟他解释误会,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都向他打招呼了,明明是他没有理会我,现在好像是我害他担惊受怕,这家伙真奇怪。
那天晚上,我又在阳台看到他,我挤出笑脸向他打招呼,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对我毫无反应。他的无礼让我生气,我忍不住在大半夜按响了他家的门铃。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开了门,我跟她说,我有要紧的事情要找你家男人谈。在她身后一个男人走了出来,问我找他什么事。奇怪的是,他并不是我在阳台见到的那个人。我二话不说冲到他家阳台,发现没有其他人。他们说家里没有别人,我说不可能,那个人昨天早上还找我嫂子说话。这时候,哥哥和嫂子也过来了,嫂子说昨天早上根本没有人来找。她还说我昨天早上也没有起来,一觉睡到了中午12点。说着说着,他们几个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是我发疯了。
高潮:这事情太奇怪,我没有办法解释清楚,心里无比郁闷。我想了想,马上跑回哥哥家的阳台,发现那个人竟然还在。我连忙大声把所有人都叫过来。我指着对面那个男人,大声说:“看,就是他!”这四个人看我的眼神更加不对劲了。哥哥说:“弟,那里没有人……”我冷汗直流,全身发抖。我还是不敢相信,我在阳台拿了一只正晾干的鞋子扔过去,鞋子竟然穿过他的身体。这时候他终于回过头来,对我笑了笑:“快报警,把我从洗衣机里拿出来。”我嚷了一句:“洗衣机是什么意思?”我刚说完这句话,那对夫妻马上变了脸。男人拉着她的妻子跑回家去,不一会就穿戴整齐拿着大包小包匆忙离开。原本关紧的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了……
结尾:我查看完阳台那个洗衣机之后马上报警。很快案件就水落石出了,案情并不复杂,对面住着的夫妻本来就是赌徒,我看到的男人是他们的债主。那个男人独自来收债的过程中被他们杀害了,他们把他藏在洗衣机当中。他们在外面藏了几天才敢回来,本来打算第二天就处理那个洗衣机,没想到被我撞破了这件事情。几天后,我在梦中又见了那个男人,他对我说谢谢。
本次作业心得体会
1、写作练习的时候,的确感觉非虚构类练习更容易一些,估计与平时写的文章多数时非虚构有关系。
2、虚构类题材,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去尝试,虚构题材可以有更多的情节转折、矛盾冲突,让故事好看。
3、消除意识误区:认为故事就要写实际发生的事,虚构类事瞎编。只要反映的事正能量,或者个读者以正,正面启发引导,题材只是故事的表现手法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