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阳师范学院文艺调频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作者: 旧闲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22:10 被阅读0次

01

这首词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李清照也是我很喜欢的词人,这首词很美,有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这首词作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02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所以词性并没有很悲伤,忧愁。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牵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

兰舟:船的美称。

锦书:书信的美称。

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相传雁能传书。

飘零:凋谢,凋零。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无计:没有办法。

03

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词意图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自己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词堪称心中之深爱,明代吴从先曾评:“惟锦书、雁字,不得将情传去,所以一种相思,眉头心头,在在难消。”

无论是词意、词性或是词情,都美的一发不可收拾,让人意境明确,深感其意,其情……

相关文章

  • 李清照《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随手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

    李清照的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 独坐山外,我自飘零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一, 我坐在厅堂的席...

  • 侧侧缠绵的闺怨诗词,斜晖脉脉水悠悠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 李清照一生的情感纠葛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首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相思之词,千百年来不知道感动了...

  • 落花流水听古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春雨在沙沙,有春天的花儿在零零散散的落下,负了相思意,凭空多出两处闲愁。...

  • 2017-12-29练习[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 邂逅·婺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 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df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