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八、墨子论贤人之道

六八、墨子论贤人之道

作者: 张天铎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09:19 被阅读0次

墨子说:“那么,怎样做贤人呢?答道:有力的赶快去帮助他人,有钱财的自愿分给他人,有道德学问的主动去教人。这样的话,就可以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了。贤良之士,个个德行敦厚、能言善辩、道术广博。他们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良佐。一国之中,贤良之士多,国家的治绩就大;贤良之士少,国家的治绩就小。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国家,仁德而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与手工业、经商的人,只要有能力就选拔他;给他高官,给他厚禄,给他事做,给他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就不会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厚,民众就不会信任他;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就不会畏惧他。拿这三样东西给予贤人,并不是要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为了把事情办成。所以,正当这时候,就应当依德行任官,依官职授权,依功劳定奖赏。衡量各人功劳来分给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也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免他。举用大家公认有‘义’的人,消除私怨成见,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从前舜在历山下耕田,在河边制陶器,在雷泽捕鱼,在恒山贩卖东西。尧在服泽之地得到他,立他为天子,让他接管天下的政事,天下就太平了。夏禹在阴方选用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就安定了。商汤从厨师中选拔了伊尹,把政事委托给他,汤灭夏的计划就实现了。周文王从山野的猎户渔人中选拔了閎夭、泰颠,把政事委托给他们,西边的小国就降服了。所以,假如现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及士君子,心中真想行仁义,求做上士,上应当合乎圣王之道,下应当符合国家与百姓的利益,那么对于尚贤就不能不加以考虑了。所以,君主得志的时候,不可不举用贤士;不得志士时,更不可不举用贤士。倘若要遵循尧、舜、禹、汤的政道,那就不可不崇尚贤才。崇尚贤才,是治国的根本。”

相关文章

  • 六八、墨子论贤人之道

    墨子说:“那么,怎样做贤人呢?答道:有力的赶快去帮助他人,有钱财的自愿分给他人,有道德学问的主动去教人。这样的话,...

  • 六九、墨子论尚同之道

    墨子说:“古代上天开始生养下民,还没有行政长官的时候,百姓各自为主。那时一人有一义,十人有十义,百人有百义,千人有...

  • 《贤人君子之道》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

  • 闲话《缠论》(六八)

    闲话《缠论》(六八) 闲话:缠中说缠31章《资金管理的最稳固基础》 1.对于小资金来说,资金管理不算一个特别大的问...

  • 庄子论墨子

    庄子评价墨子最著名的是《天下》篇。 现存《庄子》,《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天下》居于《杂篇》最末...

  • 和SUIYIER 先生在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交流

    SUIYIER 一. 应用之道与认识论,本体之道与本体论 应用之道与本体之道是本在,而认识论与本体论是人们向“道”...

  • 《素书》第7课

    原文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释义 贤人君子,能看清时代、国家的兴衰规...

  • 素书(拆8)- 通晓盛衰与成败的道理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呼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治理。 那些有名的贤人君子之所以事业有成,很大程度上是...

  • 2022-08-02

    贤人君子, 明于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 销售新思维

    “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我利相当,客可久存,我可久利。”——墨子《商之道》 墨子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八、墨子论贤人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wi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