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转眼我们“弘扬民艺,筑梦中国”团队在菏泽成武县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已经结束十天了,在回到家中的这段日子里,我时常想起小朋友们的笑脸,耳边时常回荡小朋友们的笑声。也许我们每个人只是孩子和村民生命中的过客,但只要能给他们带去一点点快乐和改变,为传承民间艺术做出一点点的贡献,那么一切都值得。
我居住的学校和教小朋友们舞蹈的教室大概有一公里的距离,每天行走在相间的小路上就这样成为了我的日常。

午间顶着烈日伴着蝉鸣穿梭在玉米地间,到达教室看见孩子们欢快地嬉闹着等待上课便急忙换好鞋子投入到教学状态。这是一群热爱舞蹈却没有接触过专业训练的小朋友,她们大部分还在上幼儿园。还记得第一次进入那间昏暗的舞蹈房准备上课时,一个小朋友怯怯地坐到我身边,“你是新老师吗?”,我一句“是呀。”便和她熟络了起来,她拉着我跟她玩拍掌的游戏,还让我给她扎头发。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一到课间就来找我玩游戏。看着她们快乐的那么纯粹,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她们哈哈大笑,我的世界也跟着变着单纯起来。短短几天的时间我教给她们一支自己编排的民间舞蹈“茉莉花”,从刚开始孩子们的手不知道该摆在哪里,到有一天上课时我问大家“大家记住动作了吗?”,小朋友们用乡音嘹亮地回答道“记住啦!”,“老师,我都会唱了。”“我也会”...对她们来说真的太不容易。依稀记得,给她们排队型时,有个小朋友因为没有站到第一排而哭鼻子,我把她抱在怀里一边安慰她一边答应要给她调位置,既心疼又欣慰,那是一种过去二十年从未体会过的滋味。每到下课都会有家长来找我交流,我会告诉她们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还叮嘱家长记得回家联系。有次,一位家长凑过来问我“你在这里待多久?能不能多教一段时间啊,孩子很喜欢你。”我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可以我愿意一直教下去。




除了教这些小不点跳舞,还有一群年龄稍大的学生,我和我的同伴为她们系统讲解”民间艺术”,还单独辅导了他们的文化课。




他们听课时的眼神是那么专注,即使每天晚上忙到凌晨,早上六点起床备课,顾不上洗头,顶着黑眼圈,也不觉得累。最后几天上课时我们教给她们一首民歌《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是啊,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临别时我在每个送给学生们的本子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珍惜现在的生活,追求更好的生活,不浪费每个开心的日子。”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一个姐姐最朴实的心愿,作为他们的临时老师,我能做的太少,惟愿他们永葆赤子之心,永远开心快乐肆无忌惮地笑下去。
为传承民艺,我们支教,调研,而我们做的不仅仅是这些。在各个村子我们开展了小型巡演,音响设备连同我们自己一起在货车车斗里“运到”村子,在村民的注视下跳下货车,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下车时小朋友们一拥而上争着抢着和我们照相。村头小卖部门口,昏暗的灯光下,我和我的搭档演弹唱了一首民谣,大家安静的听着,我们欢快地唱着。唱完后,一个小男孩踩着雨后地上打湿的泥土走来,一边递给我一块奶糖一边说“姐姐你们唱的真好。”,喜悦之情无以言表,那是一种在华丽的大舞台上演出也无法获得的满足。

而我的同伴们,她们有的拿着手机打光,有的忙着播放音乐,有的举着相机照相,有的忙着教热情的小朋友朗诵,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为了给村民们展示我们最好的一面,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尽着最大的努力。

记得在袁堂村演出时,碰见了一个小女孩,她好奇地跟着我走来走去,不停地打量着我的演出服,我跟她聊了起来。她告诉我,她也很喜欢舞蹈,我鼓励她喜欢就努力跳下去。


在临走的前一天,我们在苏张庄村办了一场像模像样的晚会,舞台灯光包括邀请民间艺人都是我们前期协调的。21个人,灯光,道具,演员,维持秩序,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当晚会顺利结束在舞台上合影时,我和我的伙伴们欢呼着抱在一起。
我们每个人带着爱来到这里,用心去传承民艺,用力传递快乐。对于这个镇,这个县,这个城市,我们能做的太少,但这是我们每个人无悔的付出,我们努力过,我们不虚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