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里,没有任何消极负面的东西,要是想用最简明扼要的词汇,来总结佛法的精髓,唯有智慧和慈悲二者,而这二者之间,又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是一不是二,离开了慈悲的智慧,不能称其为真智慧,离开了智慧的慈悲,也只能说是假慈悲。
很多人因不理解,佛教修行者的某些行为,而始终徘徊在寺院庙宇之外,始终无法与真实的自己融为一体,他们永远无法碰触到真理的哪怕一角,这种因缺乏福德的犹疑是一种极大的障碍,这些人总是会误解,佛教徒的种种行为,接受不了诸如,出家修行、茹素念佛等现象,他们看到很多皈依后的居士,会刻意的回避各种聚会或娱乐的活动,还有一些他们看到的修行人,与世无争看上去像个傻子,别人怎么对他都没脾气,甚至刻意规避恶缘,暗地里还尽可能的给予对方帮助。
对于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现代社会,这种人的存在几乎就是奇葩,有多少人又会看懂并认同呢,又有多少人愿意追随并效法呢,然而这些看上去的另类行为,却包含着真正通透的智慧与慈悲,就比如说与世无争的傻子,他们之所以会刻意规避恶缘,因为他们以智慧观察到了,事情的缘起与注定会产生的结果,与其等到不好的结果发生彼此尴尬,何不在因缘未被引动之前便有效规避呢,这种智慧的观察你能说是一种消极吗。
再谈背后默默给予恶缘方的,最适合他们善巧帮助,又是一种慈悲的体现,表面上看上去是舍弃了对方,但是内心当中对其的保护却是至始至终的,规避是不想让对方缘严厉对境造业,而帮助则是义不容辞的大乘修行人的胸怀,因为如果你们缘分不好,你与恶缘两两相对时,无论如何做也都无法真正帮到他,反而会令其产生巨大的烦恼,整个过程,看上去很难让人理解吗,不难,你之所以不理解,那是因为你看不透,这其中包含的慈悲与智慧。
包括规避聚会等吃喝娱乐活动,这就要谈到因果轮回的深广真谛了,当你具备了应有的智慧,现量观看到轮回的实相,你还会去吃那些你过去世的父母儿女吗,不可能的,除非你没有人性,因此但凡有智慧有慈悲的人,是绝对会善巧回避各种杀业炽盛的因缘的。
说到念佛持咒等必要的闻思修行,那更是有学问的,随着科学越来越发达,更多的科学家,通过种种高科技的实验,证实了很多佛陀在几千年前所宣说的真理,如宇宙实相、空间维度,物质不灭、无我空性等等,佛经中早已记载宣说的内容,现代科学家才刚刚证实其真实可信,这些不谋而合的巧合,实际上正是佛陀智慧的最有力证明,而佛陀所教导我们的八万四千法门,又是法法对治众生相对应的烦恼,这些相关的对治方法有的科学可以解释,有的就算是当今时代科技如此发达,也无法解释其中的奥妙和真谛。
就好比大悲水就是能治病,日本科学家也于早年间,做过知名的水的实验,再比如心经里所描述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现代科学家也有相应的实验证明,那些文殊心咒开智慧,药师心咒主疗疾,大白伞盖心咒回遮口业,财神心咒助财运等等,还有不计其数的,可操作性的功课仪轨及修法,佛法兼备世出世间的一切安乐之法,世间的安乐固然人人重视,出世间的解脱,则是具理性者更加关注的问题,出世间的成佛之法,也是有次第修学的严格要求,这里面的层层学问,更是凡夫俗子所无法窥其一斑的,必须经名师指点,方可如理如法的开展实践修学。
这些都丝毫不了解的人,又依据什么来怀疑佛法呢,又凭什么来对佛教及佛教徒品头论足呢,说到出家梵行更是胸怀天下的菩萨行,绝非世人所想象和以为的逃避,而是肩负了更广大崇高的使命,在日日行持自利利他之伟大事业,什么都不了解就选择弃权,是对自己及不负责的行为,对于智者,有时候逃开是一种智慧和慈悲的彰显,对于凡夫,选择不知情的逃避,也是一种自己打自己脸的迷信,不走入佛法的浩瀚海洋,你永远也不会领悟,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与慈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