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地的朋友网上闲聊,他问我,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除应酬、与家人交流,最喜欢的是什么?我回答他,读书是我的最爱,除了看新电影和关注时事资讯以外,浏览社交媒体平台是当然的规定动作,比如微博,微信。相对来说微博活跃些,偶尔翻翻微信朋友圈,QQ除了工作需要,基本长期潜水。
自媒体用时间长了,便有了些不一样的体会。
比如人们的视野,将它看作一台高能摄像机,有些人的拍摄角度偏下方,喜用窄幅近镜,所以他的生活岁月静好,一日三餐,先拍后吃,时尚美衣,件件入镜,家人朋友,孩子爱人健康阳光,看照片都能感受其中的喜悦。哪怕是偶有小伤小恙必须就医,甚至住院治疗,呈现到朋友圈或者微博社交媒体的还是“我很好”“病房食物真不错”“谁又送花啦”“护士小姐真细心可爱”诸如此类,祥和轻盈,为的是令亲朋好友放心。是啊,谁又会自己曝光生活的不如意呢?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于有自取其辱的危险,丢人现眼。都说人心不古,凭啥我哭给你笑呢。
而有些人的镜头会往上摇一点,视角便宽广了些,于是放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从家庭延伸到社会及国家,关注社会风情,议论民生民事。这样的朋友多数是热心人士,关心邻里,热心公益。见到不公之事,敢于仗义执言。假日,尤其是传统节日,他们放上网的照片不仅仅是自己和家人,而会是社区、街道,景点的众人欢乐。他们对于国家大事,政策变动,了解深入,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见解。
还有些朋友不但使用了广角镜头,而且把焦点推到海外,所谓的“放眼全球”。国际大事、科技前沿、经济趋势等尽收眼底。在他们的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平台,会看到更多国际资讯,全球疫情,大国关系……转发之后还有个人评论,内容根据个人经历不同相异,有专家高瞻远瞩式的评论,有知识精英个人化的议论,更多是小老百姓接地气的谈论。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毕竟躲进沙里的鸵鸟不一定绝对遭遇不测。对于相信站高望远的朋友,拓宽视野的同时,视点聚焦当然重要,不然模糊一片,就算看到了,却不清楚看的是什么,那是徒劳。就如物理课堂上的对焦实验课。个人视野和生活的关系不再只是老生常谈的“大词”,而是真切联系到每个人的日常。
视野,要焦点对实,还要多点对焦,兼听兼看。胸襟,要宽广,容纳百川,要有家国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