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弘丹老师邀请了民国史专家、猪游记创始人猪先生来给我们分享了民国3位大师的读书方法。
第一次在青橙学院见到猪先生,一听民国史专家就以为是一个至少四十多的形象,今天一见才是90后,好厉害,猪先生为大家熟悉的电影《无问西东》做过历史考证。
《猪游记第三期―常德公寓再无张爱玲》《梁思成的腿究竟是怎么瘸的?》《不要将【胡适打牌日记】作为自己拖延懒惰的借口,这个锅胡适不背》老师现在群里发了猪先生写得几篇文章,看到有关梁思成、胡适的这两个话题就想点开,不过先听课,回头再看。

猪先生分享了胡适、钱钟书、鲁迅三位大师的读书方法。
【胡适先生】
1读书要精
要做到4到,眼到 口到 心到 手到。
眼到,首先书中的字要认得,不认得要查阅。
口到,要学会感受语感,要去念去想象,经典美好的地方要会背。除了上学时候老师要求要背诵的我几乎没在背诵什么了,现在提问孩子们背诵,今后自己也要注意这一点,能背诵的东西试着背诵。
心到,看完后要有所思,一本书是作者多少年的心血,并不是看一遍就能理解的。
手到,一定要做笔记,把所思所悟写下来,哪怕是提炼、简要说明。
孩子读书还知道眼到 口到 心到呢。
2读书要博
做学问做人都要把书多看一些,即使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也一样,文史知识能传递价值感世界观,能让我们拥有更大的世界观和格局。
胡适是怎样做的那?
曾经有一部诸子经典,他把书的硬皮撕掉,打乱顺序,以时间为轴,以有关佛教的发展情况,重新排列本书。
通常书他都是买2本,一本用来撕,一本留备查阅。
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比如一本需要好好琢磨的书,我们也可拆开,每天读20页,在通勤路上。
胡适的学生李敖也用此法。
在这里,老师教给我们建立知识库!
【钱钟书】
1先博后约
钱钟书博览群书,图书馆的书别人是按本选,而他则按排扫。
2做笔记
钱钟书在清华图书馆读书时,就喜欢用又黑又粗的线划上,再写下评语,后来的人再借书,只要看到有划线的就知道是钱钟书的,只读划线和评语了。
后来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只能带纸和笔做记录,这样钱钟书做了好多笔记,有时候读第二遍时发现第一遍有遗漏忽略之处 ,再补充。
读万卷书后才可能下笔如有神,对比自己可以说甚至是一本书没正式做过笔记。
读得越多,做得越多,选择就越多,我们坚持努力到底就可以甩掉99%的人,到时才可谈天赋。
钱钟书学生季羡林。

【鲁迅】
1泛览
博采众长,通过目录至少也可知道好书坏书。
2硬看
难度的不绕道
3专精
在自己的细分领域专精
4活读
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间万物,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
5参读
挑着读,特殊性
6设问
带着问题读,思考作品在当时的意义。
记得剽悍读书里也有类似的活动。
7跳读
寻找问题和答案
8背书
好的东西背下来
9剪报
陆续搜集资料,十年必成大事。
知识库的积累
10重读
有些书一时读不懂,重读事也许就有所悟了

猪先生推荐读王小波 余华
路遥的《人生》5星推荐《平凡的世界》
木心的回忆录
唐德刚的《胡适回忆录》《张学良回忆录》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紫禁城的黄昏》
猪先生谈自己不吸烟 不喝酒 不玩游戏 只爱读书,老师说我只发语音,一个字都不发,虽然他们都在我的电脑里。感觉猪先生特别有趣。
读书是很私密都事,没必要攀比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愿我们在此生形成饱满的人格,立言 立行 立功 立德 一辈子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