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文章会因为自己认知、心态、或环境的不同,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
最近在学习写书评,越发觉得自己的素材积累的太少了,关键时候硬是挤不出来一句名言或者故事来,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这件事我很早就知道,却并没有怎么重视起来,近来真的是受了没文化的哭,想把一篇文章写好,总要花整个晚上的时间构思,搜集素材,写作,异常艰难。
要多摘录和积累写作素材,做到心中有数,为自己灵活使用。
下面是来自《学习之道》不完全收录的43句富有哲理的话,收集进我的写作素材库里。
1、自制力很强的人反而更难进入发散模式,集中的注意力一般是良性的,但也易陷入思维定式。
2、只有用对了学习策略,求知心才不会落空。
3、谨慎划重点,因为易产生能力错觉,空白处总结关键词就很好。
4、你反馈给老师的不仅是问题的解答,还有你的思考痕迹,答案之外的额外的信息能便于老师提供更有效的反馈。
5、创造性的思考是基于组块丰富加长期记忆基础上的,“慢直觉”。
6、过度学习(在同类内容上投入太多精力)不如穿插学习。
7、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或我们不擅长的事情,因为它们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
8、新地点遇到旧内容有助于回忆材料,从而摆脱地点的暗示。
9、改变习惯,先要改变内心深处的信念,改变的关键在于制订计划(远离网络等)
10、将注意力放在过程(花费时间的方式)而非结果上,可避免对自己评价,以便沉浸到工作中。
11、规划自由时间,滋养发散模式。
12、分数不能说明一切,它反映的是时间管理和成功的概率。
13、练习就是让我们去经历失败,给失败重新命名,如:1000种造不出电灯的方法。
14、记忆有个奇怪的特质,即主动重复比被动重复更深刻。
15、测试本身是种强效的学习经历。
16、一大早,最困难的事情要最先做。
17、能够控制拖延的习惯,意味着承认那些带来短暂痛苦的事情最终会是有益的。
18、雇主喜欢聘用数学和科学领域里成功的人,因为这几门学科成绩的好坏与否完全取决于一个学生对比较难的材料掌握程度的客观数据。
19、入睡前这段时间常常是加深记忆最有效的时段。
20、理解后再去记忆。
21、记忆宫殿——视觉化方法处理概念,是达到大师境界强有力的手段。
22、除了记住概念,还想理解概念的话,一个上策就是打造一个比喻或类比。比喻就是让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之间显得大同小异。
23、记住人名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在你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后,一次次延长回忆名字的重复间隔。
24、“讲故事”一直都是理解和储存信息的重要方式。
25、体育锻炼能让记忆力和整体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高,锻炼有助促进脑区中新神经元的增长、新联接的形成。
26、强大的记忆力(反应快)会因思维定式让你很难发挥创造力。
27、平均水平的学生在主动性、做好事情的能力上以及创造力上都有优势。
28、髓鞘能让信号在神经元内快速传送,通常到20多岁才停止生长,意识区与控制区之间的纽带未完全形成,所以青少年难以克制冲动。
29、思考不过是内心的自言自语。
30、理解常常是解释的产物,而非先有理解才有解释。
31、打断注意力去查看手机、邮件或其他,大脑会因为没有足够的专注时间而无法形成固化神经组块。
32、比智力更重要的往往是毅力。
33、自主学习最深入最有效。
34、接触那些你敬仰的人。
35、“学得慢”的人会抓住根本问题,了解前因后果后更深层次理解问题。
36、理解一个方程的关键,在于理解它所描述的故事。
37、考试本身就是一种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一般学习步骤的一个延伸。
38、先做看起来最难的那道(除非难题分值低)——一两分钟没头绪就转战简单题——再回难题......否则越到最后压力越大,却恰好面对最难的题,大脑在压力下无法进入发散模式。由难入简让大脑各部分处理不同的想法,提高大脑利用效率。
39、压力——皮质醇——出汗,心跳加速,运动——内啡肽、多巴胺——阵痛、快乐。
40、纵览全局和持之以恒的品质,几乎在任何领域都是成功的关键。
41、世界上最擅长思考的人长久以来在用的一个窍门就是简化——用小孩子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事物。
42、把握被组块简化过的思想精髓才是王道。
43、长时间疲劳会让毒素在脑中堆积,毒素破坏神经连接,让你无法快速有效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