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主要讲了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各自凭自己的本事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期间他们经受过打击挫折,也受过人的帮助。但穿插在这故事之中,始终耀眼的就是故事中的情了。
故事里的情谊不少,孙少安即使家里一贫如洗也不愿让家里的老人独自去过余下的生活这份亲情,孙少平在师父死后,主动担负起照顾惠英嫂和王明明这份师生情,李向前腿残疾后想要和田润叶离婚不拖累她这份爱情等等,虽然充斥文中,但每一份情都是真实平凡却感人的。
或许这也正是那个年代的人所表现出的朴实,与现在人所不同的对感情的珍视。
或许是我太过关注这个社会的负能量了,但说实话,像孙少安那样,为了不和父母分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和妻子秀莲吵架,无论生活多困难,在妹妹要念大学去了时,他会果断地给妹妹一笔生活费。这样的人在现在的时代很难得,最多不过是和家人共同吃苦,甚至现在的一些青年会听妻子的话,不愿和父母住在一起,啃老的年轻人更是不在少数。
现在网络上“儿女不愿赡养父母将其赶出家门”这一类的新闻,“啃老族”这个新词也在这个世纪横空出世。所以对于孙少安这样的行为,我会感到吃惊并不奇怪。
另一处让我十分吃惊的地方就是孙少平对惠英嫂一家的照顾。其实王世才对他的帮助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类似于救命之恩一样重要的,只是在他在矿场工作时诸多照顾,但是正是这些照顾,让孙少平记在心上,在王世才在世时,常去他家给王世才的儿子带些礼物。王世才过世后,更是在各方面照顾他的妻子和儿子。
那么,回顾现今的时代,又有何人能做到和他一样呢?又有谁仅是因为在工作上对他诸多帮助,就能全心全意对待这一家人呢?我想没几个吧。就算是救命的恩情,也未必可以做到这份上来,顶多是送上一份大礼给他,从此便再也没有什么过于亲近的相处。甚至不提有些人为了利益会选择恩将仇报这样的方式。
我想或许是现在的人常说“人都自私”这样的话,所以迷惑了每个说者和听者的心,让大家都认为人本来就是自私的,所以自己这样做并不过分。但是,自私不代表别人帮助自己,自己没什么好记住的。不代表一边期待着别人来帮自己,一边什么都不回报。自私仅是代表自己有了私心想让自己的利益多一些。
我觉得人应该情谊大于私心。就像是孙少平勇敢救出侯玉英,田晓霞用生命救了洪灾里的一个小孩子,王世才为了保护自己的徒弟安锁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孙少平为了保护元旦时喝醉酒的一个矿工受重伤毁容。
这个暑假,差不多每天早晨我都和妈妈,姐姐,还有小姨一起去滨江公园。前几天,小姨家的狗见到有一只小狗,就跟在人家后面走了,那会儿小姨她们正在打羽毛球,我和姐姐才刚来。因为想着它每次出去耍一会儿就回来了,所以我们并没有去追它。但是很久它都没回来,我就和小姨一起去找它。我们边走边问路人有没有看到一只狗,并对它的外貌进行描述,但都说没注意。直到有个很好心的阿姨,原本已经走过了,又有点印象来,转回来对我们说。小姨原本着急的脸才稍稍恢复一点,我也被这个阿姨给感动到了。
我想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愿回来再说的吧,毕竟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但是这位阿姨却不嫌麻烦,又折回来对我们说狗的消息,这真的是一个很有爱的举动。
其实,情谊并不是什么舍命救人之类的才算,只需要对陌生人保持善意,对自己在意的人全心对待,对恩人尽力报答。这就是情谊。
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甚至于一个小孩子都做得到。关键就在于人愿不愿意做。人在世间走一遭,若只是一味地去夺得所谓的美名,所谓的利益,所谓的金钱,到头来,又有什么可值得怀念的呢?身边连一份真情都没有,不过是虚情假意罢了,待到老了,只能守着名利独自度过余生,这样的生活真的幸福吗?每次只能看着一张张虚伪的趋炎附势的脸,想找到真心实意对待自己的,却发现早已被自己驱逐在自己的世界之外,这样的生活真的惬意吗?
或许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吧,所以我会觉得情谊总比功名利禄更来得重要。但是,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真正地被那个时代的人所打动,那个时代科技不先进,医疗不先进,但是那里的人的淳朴却是现代的人所无法比的。我真心的希望当今社会,不仅科技不断地发展,还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被功名利禄所迷失了本心,让这个社会真正的充满情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