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每天写1000字河南师范大学
【共读第十二篇】聚焦有效问题,优化阅读教学

【共读第十二篇】聚焦有效问题,优化阅读教学

作者: 清溪书苑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22:25 被阅读119次

——读代顺丽,王荣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有感

课堂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怎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有效问题,来优化阅读教学呢?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一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有四个:促进学生的理解;关注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参与多种认知水平的互动;问题的措辞简明清晰。”结合文中的图示及课例进行反思,感觉对于有效问题的认识渐渐明晰起来。

观摩名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折服于他们提问的智慧。如徐州一中陈洪仁老师执教《金岳霖先生》一课时,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些地方?2.文章的主人公是金岳霖先生,可是汪曾祺花了不少笔墨对闻一多和朱自清衣着进行了描写,这些看似“闲笔”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呢?陈老师以此来进行散文教学,上出了一节充满理趣的好课。

现在笔者结合代教授和王教授的论文来思考,陈老师设计的两个主问题是独具匠心的。他关注到文本的特质,关注到学生的学,也同时也关注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金岳霖先生》一文是散文,陈老师的两个有效问题,扣住了文体特征,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去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核,从而巧妙地解决了散文教学的两个问题:即主旨和语言形式。

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往往缺乏对有效问题本质特征的准确把握,设计出的问题缺少“含金量”。导致课堂看似热闹,师生互动对话频繁,但是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并没有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提问,算不上是有效问题,充其量只能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对课堂的管理而已。

结合本文来看,要想设计出有效问题,教师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作为教师要独立、多角度研读教材,结合单元目标、文体特征、动机背景、语言形式、文本语言、人文精神等来进行悟课,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来设计问题,加强问题的目的性。

其次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情,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习课文之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了解哪些是他们已经读懂的,哪些是学生不懂的,在此基础上甄选有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很多成功的阅读课,都是基于学生的问题来展开教学的。

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学会转换思考的角度。囿于个人思维的局限,有时教师设计的问题组会缺乏一定的层次性,甚至有些问题表述不够清晰,课堂提问时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推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勤思善问,精心设计有效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第十二篇】聚焦有效问题,优化阅读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lh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