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成长励志
我们人人都需要成为卖油翁吗?

我们人人都需要成为卖油翁吗?

作者: 沁阳js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07:32 被阅读0次

在中国,我相信每一个上过中学的人都能记得《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文中的卖油翁以娴熟的技术(将油倒入用铜钱挡口的葫芦而钱不湿)向另外一位善于射箭的陈姓男子道出了两种技巧的共同点:熟能生巧。

一种技艺,经过千锤百炼,经常会达到常人所惊叹的地步,其效果不亚于舞台上所表演的杂技。然,问题来了:我们人人都需要成为“卖油翁”吗?人人都需要成为杂技演员吗?答案不需揭晓,人人皆知。但是现实果真如此?其实不然,我们中国的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争取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的“卖油翁”。

可不是吗?现如今,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期中考、期末考,如果不熟练,你无论如何都是拿不到高分的、甚至可能连一个体面的分数都得不到。而熟练背后是刷题、是补习、是家教,是孩子没有了安稳觉、没有了运动、没有了音乐、没有了电影、没有了旅行、没有了社交、没有了阅读,到头来,家长问孩子,你喜欢什么?孩子只会用犹豫的、可怜巴巴声音答:“肯德基?名探柯南?王者荣耀?对吗?”“回答错误!滚一边去!”但若问:“你不喜欢什么?”孩子的答案脱口而出,在此不必明示,大家都知道。

这就是当前中国教育的现实,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多拿几分,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在努力以牺牲学生其他学习经历为代价来换取更多的分数。伴随着越来越高的考分,孩子们的人生阅历却没有得到同步的增长,他们不断透支着以人生阅历为主要成分的个人综合素养土壤养分,逐渐就变成了兴趣爱好单一、人生目标不明、待人处世自私的一代人。至于创新能力,在巨量的公式化刷题训练后,在长期的功利化答题技巧影响下,创新思维已然成为一种邪念,一种或许会阻碍其正常得分的冒险尝试。他们万事小心翼翼,不再像孩提时代那样无所畏惧,他们从不越轨,不再像鲁莽少年那样勇敢试错,因为这都会阻碍他们在最短的时间拿到最高的分数。经过了12年的锤炼,一个个身经百战的考场“卖油翁”应运而生,没有了“邪念”、没有了“好奇心”、没有了“表现欲”,有的只是对于知识探索的厌恶、对于人生目标的茫然。为了弥补失去的青春,游戏日夜玩、朋友轮流谈、上课懒加散、考试桌下翻。这个就是练就“卖油翁”的代价。

救救孩子们吧!

沁阳

2018年9月8日

写在教师节前!

我们人人都需要成为卖油翁吗?

相关文章

  • 我们人人都需要成为卖油翁吗?

    在中国,我相信每一个上过中学的人都能记得《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文中的卖油翁以娴熟的技术(将油倒入用铜钱挡口的葫芦而...

  •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2章《现实》的感悟。 我们都读过卖油翁的故事,佩服卖油翁精湛的倒油技术,而卖油翁仅仅一句:“...

  • 天才源于刻意练习

    我们在语文书中,都读过《庖丁解牛》和《卖油翁》的故事,庖丁和卖油翁高超的手艺,让人由衷佩服。“无他,熟能生巧。”是...

  •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需要目标;需要专注;需要反复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欧阳修的《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一辈子的目标...

  • 熟即能生巧?

    一篇《卖油翁》,以陈尧咨善射,卖油翁擅酌,说出了至理名言:“无他,但手熟尔!” 然而需要“熟”到怎样的...

  • 54/70 凡事都是熟能生巧

    小时候我妈就给我讲过卖油翁的故事,说卖油翁倒的油可以穿过铜钱的孔,而且一滴都不会洒出来。原因是卖油翁经常倒油...

  • 遇事不慌是怎样练成的?

    在《卖油翁》中,有一句话“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当作者问卖油翁为什么能让钱币不沾一滴油而将油倒进瓶里,卖油翁说“我...

  • 卖油翁真的谦虚吗?

    卖油翁真的谦虚吗?卖油翁不谦虚。 原因之一,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不肯夸赞别人的长处。看到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居然不以...

  • 读《刻意练习》推荐序有感

    《卖油翁》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把油从铜钱孔中倒入油壶却丝毫不沾铜钱孔内壁。别人看的目瞪口呆,卖油翁却达到:无他...

  • 高手在民间——请看超级版卖油翁之绝技

    世人皆知文章大家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而罕闻民国学人丁翔华笔下的卖油翁。 这个卖油翁来自丁先生的《艺人小志》,小志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人人都需要成为卖油翁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nb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