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 有感

作者: 序章 | 来源:发表于2016-08-13 18:40 被阅读44次

 被富有诗意的名字吸引而头一次翻开《百年孤独》,却从未想到过会由于“人名太难记”而只得匆匆败下阵来。此后,这本不算太厚的名著成了常与教科书一同置于课桌上的读物,在反复阅读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牵连着全书脉络,在眼前逐渐清晰。

 马孔多,是书中布恩迪亚家族的舞台。由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布和他的妻子带领村中青年于密林中开荒建立,这里有吉卜赛人和阿拉伯人带来外界闻所未闻的科技和财富,里正和传教士在此分别建立政府和教堂,家族中女眷们的恋情为村庄平添一份喜庆和她们持续终身都无法忘却的苦涩。随着政治斗争的介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从每天下午和里正下棋的金银工匠通过武装起义摇身一变成为自由派的上校,在他发动的二十三场内战中成为反政府军的最高统帅,马孔多也因此成为叛军的中央根据地,披上了传奇的色彩。内战结束,家族后人为小镇修建通往外界的铁路,使得代表外国资本的香蕉公司进驻……马孔多于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相维系,共同走向繁荣昌盛,再渐渐衰败,最终与家族最后一人一同消失在龙卷风中。

 通读全书,不难发现布恩迪亚家族中不断重复延用先辈的名字为后代命名,而后代的性格、思考方式甚至是外貌竟都大多与其同名的先辈相吻合,仿佛会有那些去世已久的亡灵再度回归小镇的错觉。但通常由于身份、事件和经历的不同,同名的后辈们通常会将祖先性格的某一部分发挥的淋漓尽致:男性成员对战争的狂热,对情欲的放纵,对财富的积累,对权力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求,往往会在家中兴风作浪;女性成员的坚韧,勤俭和对原则的坚守,则尽力让这个“疯人院”保持秩序。依此向前追溯,小说的神话色彩便更为浓郁:在马孔多创立之初,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布与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伊瓜兰就似开天辟地之时的盘古和女娲,人类的先祖,而他们的子孙则是在拉丁美洲不同时代繁衍生息的人们,带着祖传的梦想、荣耀,以他们继承的特点延续种族。但与其他神话不同在于,他们身处拉丁美洲。在初代忙于用蛮力在雨林中创建城镇之时,外来的科技让思想先进者怀抱不安投入其中却无人理解,乃至于在终日的自言自语中丧失了理智。通过耕作与交易逐步发达后,南美洲处处燃起的烽火和席卷而来的革命毁了这一切。由于政府的软弱,各个强国用先进技术和资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剥削压榨,让外企进驻带来的繁荣成为表明上的一场空。频繁的自然灾害将生活于此的人们再次变为贫穷,而他们与先进国家的距离仍在不断拉大,生活在被先进文明所排斥的孤独之中。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已成往事,那么如今仍在孤独之中的南美洲和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小说没有解答,留下的警示值得世人深思。

 

 

相关文章

  • 2020-06-13

    读《百年孤独》有感而发 百年孤独是我在大二读的一本小说,之前一直听说过这篇小说,却没有读过,再一次偶然的机...

  • 读《百年孤独》有感

    读《百年孤独》有感 “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

  • 百年孤独

    一百年的孤寂 读《百年孤独》有感 在百年孤独中初遇马尔克斯,只第一句“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

  • 读《百年孤独》有感

    这几天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直打算写篇读后感,苦于无从下笔。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

  • 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是一个久负盛名的作品,甚至在我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有耳闻。现在终于读完了...

  • 读《百年孤独》有感

    越看到结尾,越感到了落寂、悲情、孤独,或许这就是书中人物的真实。一个家族的命运随着羊皮纸的解读让这个家族的命运...

  • 读《百年孤独》有感

    终于断断续续看完了《百年孤独》,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仿佛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具有浓郁拉美风情的历史画卷,...

  • 读《百年孤独》有感

    终于终于在这么忙碌的时间,历经差不多一个月把这本书看完,不过每天即使再忙也会坚持看。 这本书里的人物...

  • 读《百年孤独》有感

    去年,我经室友之手通读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本名著。四天之内,我看完了整本书。那种被内容吸引,深深陷入书里,想...

  • 读《百年孤独》有感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犹记得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时是在一本杂志上,具体讲了什么现在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那时的我被这本书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百年孤独》 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ty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