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筏相思曲拾梦园诗酒趁年华
在农村劳动生活的两年回忆(6)

在农村劳动生活的两年回忆(6)

作者: 杨金社 | 来源:发表于2019-07-25 21:55 被阅读89次

六、跟车

七十年代,生产队最重要的运输工具,就是马车。

一般的马车,就像你看到的古装戏里的马车一样,只不过,生产队的马车是用来拉东西的,古装戏里的马车是用来拉人的。

在拉马车的牲口中,最起码有一匹是套在车辕上的“辕马”,是马车中的“战斗马”,很是了不起,也是赶车人心目中的英雄,这个角色,基本上都是由骡子来担任。每次喂养时,牠都是被单独喂养,可能都比其他的牲口吃的好一点。另外还有两个或三个牲口,是在前边拉边套的。

一般的情况下,都是辕马一个在拉,其他两个或三个牲口,就是在上坡、泥泞路上、虚地里等时,才会出力,也因为这样,车手的鞭子,打的都是这些牲口,很少打辕马,最多就是“驾驾驾”地吆喝几声。

我曾经跟随生产队的马车,到中条山脚下,就是我们当地的的南山上,给生产队拉石头。

我们村是一马平川,没有一块石头,全部是黄土地。

拉石头的目的,是要在深井旁边,做一个大的蓄水池,当时叫做“深井下蛋”。意思是,当不需要用深井浇地的时候,就把水抽出来,放到这个蓄水池里,等需要的时候,再把这些水,抽出来搞灌溉。当时人的愿望是好的,但效果很差,因为,放到蓄水池里的水,很快就渗入地下,没有了。

石头主要就是用来砌蓄水池的周壁。

当时,我们队里有三轮马车,两辆都用来运输石头了。我就是集中一辆马车上的“跟车人”。所谓跟车,就是给车手,或者叫赶车人,或者叫马车手,打下手,比如,帮助车手,把马,也可能有驴等,套在马车上;比如,在装车的时候,把牲口全部卸套,休息的时候,把移动马槽支撑好,倒上饲料,喂养牲口;比如,准备走的时候,再把牲口套到车上,等等。一旦马车开始赶路了,我们这些跟车人,就无所事事了,坐在马车上休息,眼睛漫无目的地乱看,思想天马行空地胡想,但就是不知道拿本书来看。

从我们村,到拉石头的山脚下,大约有二十多公里,马车一小时走不到十公里,一个来回就是六个小时,所有的这些在路上的时间,就是这样被浪费掉了。

农村人没有时间概念,一般是天亮以后,在家里吃完早饭,再带上中午的干粮(确实是干粮,就是两块玉米面发糕,外加一瓶咸菜),在马号,套好牲口,就出发了。

到了目的地,由当地人往马车上装石头,至于装多少,是由车手说了算的,因为,他知道那些牲口能承受多大的拉力。

在装石头的空挡,就是我们这些坐了一路车的跟车人的事了。我们把牲口从车上卸下来,去掉笼头,开始喂养,等牲口把带来的草料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从山泉水流里,装满水桶,一个挨一个地喂它们喝水,一般一头牲口可以喝一桶水。

在喂养牲口时,都是把辕马单独用木槽喂养,最主要的是,要给辕马“加料”,就是在草中加一些麦麸、玉米、高粱等,这是对辕马的一种特殊褒奖和鼓励,让牠在接下来的时间,好好拉车。

在牲口喂养的同时,我们也要填肚子,就是吃自己带的干粮和咸菜,喝点当地村民给我们准备的开水。

在吃饭的档口,可以听村民给我们讲有关关公的故事,因为,关公的故里就在那一带,人们对关公的故事口口相传,流传了一千多年。

我听到的关于关公的故事,主要是关公在解州镇读书的故事;关公因为当地恶霸欺负民女,一怒之下将其杀了,被官府追查,所以,逃离故土,到了河北,才有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有关关公在逃亡路上,如何得到青龙偃月刀的神话故事,等等,由于年代久远,好多细节已经忘记了,但大致轮廓还在。

在跟车的近一个月时间内,最愉快的时候,就是听当地老人讲关公的故事,在回去的路上,无聊的时候,再次回味,感觉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这样跟车拉石头的经历,也锻炼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比如,要给每一个牲口喂草、喂水,还要把牲口套到车上,到家后,还要把每块石头搬下来,等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农村劳动生活的两年回忆(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vk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