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汉文化发源地
汉文化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
1.汉中:汉文化发源地说
王建安《汉中-汉文化的发祥地》一文说: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母亲河汉江发源于汉中宁强县,自西向东流经其内。这里自然和人文景观名播中外,地理物候环境得天独厚,素有“西北小江南”“金瓯玉盆”等美称,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烂的明珠。汉中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公元前312年秦惠王首置汉中郡以来,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秦末楚汉相争,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汉中为发详地,举雄才、出奇兵,建帝业,其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有了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
汉中古汉台
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同时,这里还养育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长眠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历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足迹。汉中是汉人兴霸业的奠基地,是比关中还早的天汉雄风向外辐射的中心。即使皇室地点在关中,但支撑汉室的支柱和文化灵魂是从天汉汉中获得的。当我们纵身投入汉文化的氛围中时,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包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宏大气魄。
2.徐州:两汉文化发源地说
关前月岁月静好《为什么说“两汉文化看徐州”?》一文说:两汉文化是在百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汉语、汉字、汉文化都是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特别是经历了秦始皇、汉刘邦两次“大一统”的改进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雏型。经过文、景、武帝的实践锤炼,使之成为较为稳定的民族文化。加之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形成了“汉人、汉语、汉字、汉文化”的特定称谓。
徐州汉文化景区
在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中,其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如下:一是“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二是“独尊儒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三是“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徐州有灿烂多元的文化。一国之历史,是一国之灵魂;一方之文化,是一方之精神。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南北文化的交融、集萃之地。“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黄河文化、齐鲁文化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徐州交汇,哺育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一大批文臣武将,为两汉文化的产生铺垫了地理温床。这一区域文化经过汉王朝的统理、演进、发扬,同时吸收、融汇各种文化精髓,形成了以汉朝文化为母体、汉族文化为主体、汉字文化为载体的大文化体系,为内涵深厚、哲韵悠长的中华文化奠定了根基。
3.襄阳:楚汉文化发源地说
刚行走在路上《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一文说:襄阳,湖北省辖地级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襄阳古城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襄阳名胜古迹旅游以三国文化为主要特色,著名景点:隆中风景名胜区、襄阳城等;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阳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
4.庸国:巴楚文化发源地说
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遗址与恐龙蛋遗址之间,一股支流从南面汇入汉江,因有沙洲堵在河口,这条支流被称为“堵河”。沿堵河上溯,可至房县、竹山、竹溪。2000多年前,堵河流域或为华夏民族最先迈入文明门槛的富庶地区。早在2008年,记者就“堵河文明”采访过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徐少华等学者。徐少华认为,现竹山、竹溪一带,是古代庸国的核心区,庸国存在的时间上限不清楚,但肯定存在了至少三四百年,甚至延续千年。庸国与中原的商、周有联系,不比中原落后,它是鄂西一批小国的“领头羊”。
复原百万年前的“郧县人”
华中科技大学已故古建筑学者张良皋说:据《尚书·牧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会同巴师八国共同伐纣,战于牧野。庸国位居八国之首。庸国势力最大时,北抵汉水、南达神农架,东接荆山、西连巴山。先秦四灵、五行、八卦等文化现象,都源自庸国。庸国还是制陶、歌诗、器乐、筑城、冶铸和农业大国。
至公元前611年,庸国国君趁楚国灾荒,起兵东进,未料被楚庄王联合巴国、秦国腹背夹攻而亡,成语“庸人自扰”由此而来。近代学人梁启超评价说:“楚庄即位三年,联秦、巴之师灭庸,春秋一大事也。”从此,楚人吸收庸国先进文化,国力大增。庸灭后,部分庸人逃至湘西北张家界、福建山地一带。
张良皋在《巴史别观》一书中写道:“华夏文化以汉文化为主体;汉文化又以楚文化为前身;楚文化则以巴文化为基础……”“如果不为庸国的历史和文明勾沉索隐,刮垢磨光,整个华夏的文明和历史也就无从理清头绪。”
如今,巴楚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它主要分布于渝、陕、鄂、湘、黔五省市交界区域,以长江三峡为其活动中心,其中恩施这一带尤为突出。巴人后裔土家族民众承续了巴楚文化。巴楚文化,不仅涵盖了历史和现实,而且还显示出了兼容并包的恢宏气度和开放精神。
关键词:阅读,情感,历史,健康
上庸君(shangyongjun1)与头条号、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微博、简书等多家新媒体同步,每日呈献阅读、情感、历史、健康等美文,供大家乐读与评论。敬请关注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