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认识
对于不懂的词,就要翻查资料弄清楚。养成这样的习惯,然后读书不致糊涂,不致误解;说话作文不致词不达意,不致“指鹿为马”。
触发
摘抄:
乐华除每日帮母亲料理家事外,只用书册消遣,拿了书躺在藤椅上看,往往不久就睡去,不同自主地让书从手中溜到地上。炫目的阳光,聒耳的蝉声,愈使乐华感到长日如年,倦怠难耐。
重点:
读书与作文是两件事,应该分别看待。大家都以为作文须从书上去学习,实在是不对的。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
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学,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学。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说出来的人原是一种好触发,说来很有新味,我们如果袭用,就等于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没有新意了。
把书读呆了是没有意义的。除了读有字的书以外,更要留心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书中例:“领袖”
把衣服穿在身上,最污浊的是领和袖。因为污浊的缘故,洗濯时特别吃亏,每件衣服先破损的大概是领袖部分。
领袖是最容易污浊的,容易遭破损的。衣服的领袖如此,社会上的所谓的领袖何尝不如此!
书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前的人读书,大都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功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一个人的通与不通,往往不必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须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
同样一句话,重音放在哪里,读出来的意思会有不同。读的文字须择意义内容已明白的。
声音的差异,不外高低、强弱、缓急三种。含有庄重、畏敬、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缓;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急。强弱是全关于人的感情的,议论文、诗歌、对话该应用了强弱的法则来读,而平静的记述文与说明文中的文句,基本上没有强弱之分。这些读的法则应用时须顾虑到文句的构造与感情两方面才好。
语汇与语感
语汇:多读多记,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语感:每遇一词,于确认其意义之外,还要从各方面去领略其情味。词的情味可从好向方面辨认,有的应从字面上去推敲,有的应从声音上去吟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