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结婚证缺少点诚意。
现在明白过来了。
中间部分改成囍,感觉会提高0.1%的结婚率。
“囍”这个字并不是很早就有,到宋朝才出现的。
相传北宋年间,三无青年王安石进京赶考,路过江宁马家镇稍歇。
饭后逛街,偶见马员外家挂的走马灯上,闪出“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 的对子,原来是马员外正在征联择婿。
马小姐是当地有名的白富美,识文解字、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如果说哪位公子能对上下联,小姐即招他为东床佳婿。由于第二天还要进京,王安石没来得及细想,便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王安石在考场上,对答自如,一挥而就。
主考大人见其年纪轻轻,才华横溢,十分喜欢,传其面试。
手指厅前飞虎旗吟道:"飞虎旗,虎旗飞,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想起昨日的上联,便信口吟道:"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
主考大人连连称赞。
考完以后返回途中路过马家镇,看见马员外家门口那副对联还没被人对出来。
王安石心生一计,提笔写出"飞虎旗,虎旗飞,旗卷虎藏身”
马员外看后连呼“妙哉妙哉”!
于是提出结亲之事,王安石简直是捡了大便宜啊!
等到大婚之日,突然有人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
太开心的王安石,酒有些喝高了。
带着三分醉意,他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即兴再赋诗一首:“巧对联成双喜歌,走马飞虎结丝罗。洞房花烛题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
这段(运气爆棚的)的姻缘一直被传为佳话,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