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从12年开始,“学霸”从开始被知道到被广泛使用,至今已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学霸个体的存在或者在语言上对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以及慢慢从褒义词向贬义演化。这次我只谈褒义。
成绩在中等附近徘徊几乎占据了整个我的学生生涯。并不否认有特别好的时候,当然也有特别差的时候。所以我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一直觉得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就算是在学霸中的底层,也觉得当之无愧。直到有幸深入了解学霸的学习模式。感觉很幸运,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学霸,虽然带来压力。
学霸A:#非211大学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并非仅仅如此)
每每看着自己的成绩单,难过之余只能用专业太难来安慰自己。偶然的机会我见识到了这位学霸的笔记。
1)排版整齐,条理清晰+自己的注释/理解
-->复习成了享受
真的,期末临时抱佛脚能抱得那么舒服,让我在感叹之外只有感叹
2)生词注释(外语)
3)习题
-->对于工科生,习题并不陌生。然而除了书写的有条理之外,习题的分类整理。我只能用上自己的膝盖,来表示瞻仰。
学霸B
接受能力特别强,包括归纳整理。
一堂课下来能提出问题,及时解决。
*在下不行,没有预习或者复习,一堂课基本都在懵逼中度过,但是看着每天的课表,给自己一个每天都很充实的错觉。实际效率很低,却偏偏痛恨预习和复习,大概是对自己每天状态的一种逃避。
都忘记喊了多久提高效率的口号,然而口号依旧只是口号,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学渣依旧是一枚学渣。努力向上的道路上,遇到了学习典范,如安迪对于关雎尔,对于自身提高不仅确立一个真实的模版,对于习惯的培养,改变,作用不可小觑。
感谢学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