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爸妈向别的大人聊到我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挺好的,就是太内向。”说完后,他们会象征性地看向我,眼神里充满了惋惜。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只会躲在角落里腼腆地朝大人们笑。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成绩不好,也不会讨老师欢心,在班里简直就是个透明人。我怎么也没想到某一天老师会点名让我去当小旗手,那可是班里的最高荣誉奖啊。
当我站上讲台发言时,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明明心里很感激那位鼓励我的老师,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四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跟上来了,成了班主任偏爱的对象。但我朋友依然不多,我还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女孩。
看着别人成群结队地去玩耍,说不羡慕是假的。但我真的太笨,学不会怎么主动去跟别人交朋友。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初三,直到我遇到雨婷。她活泼开朗,大大咧咧。即使很多时候我对她的态度并不是很热络,她依旧可以没皮没脸地缠着我。久而久之,难免被她的厚脸皮打动,然后我也变得厚脸皮起来了。
那是我性格变化最大的一年,从内向到外向,其实就是不断挑战自己。
高中后,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能力,主动请缨当班长。组织各种活动、上台发言是常有的事。当着几十个人的面,脸不红心不跳,一个人噼里啪啦说一节课。
那时候,我真觉得自己挺外向的,人缘还可以。我喜欢混迹于班级的各个小团体中,尽量做到对每个人的态度一视同仁。课间和同学们打打闹闹,该严肃时也会严肃,这一切看着挺好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很想哭,没来由的,就是觉得很压抑。
身旁的闺蜜问我:“是不是当班长后受了什么委屈?”
我说:“没有啊,挺好的。”
是真的挺好的,没有遭受过别人的诽谤,也没听到哪位同学在背地里说我的不是,可我就是觉得不开心。
太累了,这根本不是我。
我还是喜欢窝在角落里,沉迷于自己的世界。
高二以后,我辞掉了班长职务。一改张扬的个性,安安静静地做自己。我不再强求自己非得去和每个人都打好交道。合得来的,我会很乐意去找她玩,惺惺相惜。对于三观不合的人,和她说一句话都觉得累,懒得和她尬聊。
平生那么短,我想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也正因此,我的朋友圈很小很小。平常接触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对于陌生人我懒得去认识。
我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去尝试新的事物。
慢慢地,我发现我好像变回了当初那个懦弱胆小的自己。我又一次想摆脱这样的自己。
很多人跟我说,在大学你一定要好好锻炼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我说,好。那我去面试参加校学生会外联部吧。
面试那天,我表现得一点都不好。被面试官狠狠地骂了一顿,心灰意冷。
可能是踩了狗屎运,最后我还是进了外联。
那真的是个很能锻炼人的部门。只要你想,你就会有很多机会跟各商家接触、谈合作。
为了改变自己的性格,我一直在努力尝试。可在外联一年,拉的赞助无数,还是没能让自己真正甩掉内向的标签。
就在不久,我和招就处的小伙伴一起去采访药学院的院长。他负责拍照,而我负责采访。
整个采访过程糟糕透了,切入主题太快,让老师猝不及防。结束得也不完美。总之,由于紧张,导致太多太多漏洞,全靠小伙伴帮我圆场。
结束之后,小伙伴跟我说,你太内向了,以后还得多锻炼。
我锻炼得还不够吗?为了让自己在长辈或老师面前表现得大胆、从容,我当班干部、加入社团、去支教,能试的我都试了,可是还是老样子。
有时候也想不通,我为什么非得要改变自己?我并不觉得内向有什么错。
可是这个社会好像容不下内向的人。内向的人,太容易被淘汰被忽略了。
我努力了那么久,还是没能成为一个很外向的人。难不成,内向是骨子里的东西,改变不了了?
乱说了一堆很丧的话,权当我胡言乱语好了。
生活还得继续,发泄过后就好好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