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够了吗?什么时候回来好好找份工作!你以为老子会养你一辈子吗!”
自从我做出间隔年的决定后,我的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得和我说着以上的风凉话,在我父亲的眼中,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对事物三分钟热度的小姑娘。
七岁学弹琴,我父亲说:“你怎么不能像别的小孩一样,不看谱弹琴呀。”
八岁喜欢上了画画,我父亲说:“你要画一幅成功的画,挂在家里的墙上。”
十岁爱上了游泳和各种体育运动,他说:“游泳应像菲尔普斯,跑步速度与刘翔并肩。”
十二岁写上毛笔字,他说:“过年的对联就你写了。”
年幼的我并不能解读父亲对我的厚望,对我的望女成凤,但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压力,心头上的喜爱混杂着肩头上家庭的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我的容忍度一路直下:“玩物丧志”是他对我的评价。
但我依旧十四岁疯狂阅读了不下100本言情小说,十七岁又嚷嚷着要买钢琴,二十岁入手了第一步微单。。。。。。
我这一路学一路丢,我一路被骂:“你做事情这么三分钟热度,你能成什么大事!”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后,我曾尝试应该要往某一个领域深挖,做一个专业人才,我变得十分急功近利。
爱上音乐的那段日子,希望能够成为一名钢琴教师,赶快获得声誉和名声;爱上摄影的日子,希望可以成为一名摄影师,一张照片卖好几百,还可以被别人重复购买;爱上写作的日子,希望可以出名出书。
当喜好尚未养成生活之必需,却要努力让它成为你获益生存的时候,喜好的寿命在我手上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朵花就枯萎了。我觉得非常痛苦,因为在父亲二十多年来的骂声中,默认了他的价值观:“我真的要有一技之长,不能老是转换爱好。”
“为什么不可以?斜杠青年是怎么来的,成功的斜杆青年绝对是因为有众多爱好而发展出来的斜杠!”随着社会阅历和网络的教导,我发现在这个星球上还有很多人和我是同类,有着众多的爱好,有的只是一项技能能够有收益,有的有几项技能有收益,但不管有没有收益,大家对事物的热爱都是全力以赴。
回想起我爱上音乐的那段日子,我们学校还没有琴房,学校只有两个教室有钢琴在综合楼里面,综合楼早上7点开门,我每天清晨六点半起床,准时弹一个小时的钢琴,钢琴非常烂,我无怨无悔。
爱上摄影那段日子,我背着我的小微单,约上朋友乱拍一通,有时候爬到非常高的山,走了很远的路,熬了清晨,看了黄昏,就为了捕捉光,我心甘情愿。
爱上制作短视频的日子,我平日构思故事,捕捉好玩的故事视频镜头,别人结束旅行和活动在家里休息的时候,我导出视频剪辑,一剪就是4—5个小时,看到成果出来的时候,我满心愉悦。
爱上写作的日子,我便腾出时间坐下,慢慢敲出这篇文章。
在允许了自已可以拥有“三分钟热度”的性格后,我打开了另一个版本的自已,我允许自已慢慢走,做各种尝试,允许自已随时放弃,只要自已曾全力以赴,允许自已在不同的价值观和心理感受中自由游走,不做完美主义者。
我现在真的特别开心!握着澳大利亚打工签证,即将打开我新的一个阶段的旅居,别人和我说工作没这么容易找,心想这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尝试不一样的工作,体验不同类人的人生,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在视频创作和写作中以不同的手法把它展示出来。
“你觉得你是一个多情的人吗?”
“是的,但我一次只上一个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