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世界总是美好的,小时候向往大人的权威,长大了羡慕孩子的烂漫,别人家的似乎连空气都是更新鲜的……
先知穆罕默德有一个名叫哈利的门徒,曾向他请教过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否能够独立且自由地做他想做的事情?亦或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命中注定好的呢?”
穆罕默德没有急于作答,只是让站着的哈利抬起他的左脚,于是哈利听话地照做了。接着,穆罕默德说:“现在把你的右脚也抬起来。 ”
哈利很伤脑筋地问:“这怎么可能?”
穆罕默德于是说:“如果一开始要求的话,你就能够抬起右脚,但是现在已经不行了。一个人总是能够自由地抬起他的第一只脚。但是,当第一只脚被抬起来之后,另一只脚就被定在地上了。”
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向来是有边界的,我们所追求的自由,是基于我们现有的基础,精神、物质、三观。有多大的自由,就担负着多重的责任。
有朋友跟我提过希望自己40岁之前可以获得财务自由,连路径都规划好了,到时候有了钱,就能换来自由的时间,想做什么都可以,因为有钱,就会有闲!
这个逻辑也许不那么顺理成章。
美国经济学家曾做过一个跨文化的研究发现:越有钱的人,越觉得时间紧迫。也就是说,越有钱,就越没闲。在一般人的想象中,有钱人可以花钱请人做很多杂事,例如管家、保姆、秘书、司机,因此他们常令人羡慕。然而,这个研究显示,有钱人就算不需要工作,也会抱怨时间不足。
这个原因或许可以从幼时语文老师的一堂课中找到答案。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圆,又在边上画了一个篮球大小的圆,当还是小圆的时候,我们接触的世界只有小圆的面积那么大,所认为的未知的边界也只有其周长那么多;一旦成长为大圆,我们发现未知的领域变得更为广阔。
人生的路上,我们面临着一个有一个的选择,这些被选择的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哪怕回头看的时候,那时的选择看上去是多么的不明智,不论怎样,那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无需自怨自艾,无需责怪旁人,谁又知道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呢?上大学的时候,我一心想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迷恋三尺讲台,于是我毅然选择了北师大,可是命运弄人,没能如愿进入中文系,被调剂到了经管系。直到毕业,当人民教师的梦想仍然没有破灭,开始考教师资格证,等待教师招聘政策的一步步放开,终于在快到报考年龄上限35岁前,考编成功,可是这个时候我已经在企业工作了十年,如果去做一名教师,我需要放弃这十年的积累,年龄不再是我的优势,薪资也大幅减少,对于能够支撑家里一半开支的我而言,权衡利弊,我亲手放弃了已经唾手可得的教师职业。虽然周边很多朋友替我感到可惜,但是当曾经的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褪去了滤镜美颜的效果,过于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忍直视,我们多么希望它一直是梦想,从未照进现实。正如这种感觉,打个不是特别合适的比方,就像一个男孩苦苦追求一名女孩好多年,正当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女孩儿答应了,那一瞬间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可是随着不断的接触和深入的了解,男孩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女孩。我们得不到的,便会一直美化下去,追求的过程也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有时候我们享受的只是追求的过程。
不论是自由职业者还是财务自由的人,就像光明需要与黑暗共存一般,外露的光环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付出,更是惊人的自律和责任。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那样,金字塔的顶端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所谓自由,我们孜孜以求的也许是选择的权利,我们在追求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选我所选,并义无反顾,享受和承担选择的得失,直至我们悟出生命的意义。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