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雪的冬天,会充满遗憾。

下雪是我对冬天的唯一期待。
我猜,哪怕将来变成个可爱的小老太太,我对天空落雪的那种欣喜雀跃,肯定也半点不会少。
每次隔着透明玻璃望出去,看着那些轻盈的白色,慢慢地覆盖住枝叶、路灯和路面,脑子里总会冒出小时候煤球炉子上坐着水壶,碳钳子挂在炉桶上的画面。烧开了的水溢出来掉到炉子上,噗噗地冒着热气。
那种平静安稳的踏实感,现在只能在年代剧里怀念了。
长大这件事,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失去。
这个年代还写日记的人,是怪物。

我是怪物。
一本日记从2015年写到现在还没写完。
记得最早写日记是为了完成小学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那时候,大家的日记都是可以拿在课堂上大声朗读的,下了课还会彼此嘲笑那些写在田字格里的流水账。
玩具匮乏、零花钱一毛两毛的童年,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傻子。
我写过好多日记,但大都被烧掉或者撕掉了。那些心事和秘密,最后都变成了灰烬和纸屑。
这一本,勉强称得上长久。
它像一个安静的见证者,里边藏着我许多睡不着的夜晚和情绪低潮时的眼泪。那些矫情做作的日子,变成或潦草或工整的笔迹。
当然,还有那些欣喜的事。
比如,和那些可爱的女孩子见面,和狗蛋约会时提早准备的惊喜。婚礼后虔诚的“结发”。
人生总是不能处处圆满,好在我们都学会了心怀感恩与释然。
生活慢慢变得像剥了纸的波板糖,舔一舔彩虹的样子,嘴巴里甜甜的。
上大学的时候,我买过一个旅行日记本。
这么多年,它跟着我从学校到南京,又跟着我从一个出租屋搬到另一个出租屋。
每次打开,想写点什么,最后又算了。
有时候空白,大概更有意义。
人生需要告别和重逢。

但其实我害怕告别心虚得要死。
空无他人的教室,人去楼空的宿舍,电影里常用的煽情镜头,真的身在其中才会知道有多不舍。
母校情,是一种很奇怪的情绪。当时的各种嫌弃,毕业时一下全都变成了不舍。
餐厅难吃的饭菜,说话大声的阿姨,水房排队的烦躁,夜晚比白天热闹的操场。没一样,不叫人心生念想。
我的高中和大学一样,窗外都长着参天的白杨树。
坐在最后一排,一转头就能看见那些撒在叶子上哗啦哗啦唱歌的细碎阳光。
那些曾经朝夕相伴的人,好多都没了联系。
关于告别,我们一早知道时间节点在哪,却仍然会控制不住情绪。
比如毕业离校的日期,高铁检票进站的入口。
有些告别,难再重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把对人的祝福频繁的换成了喜乐平安。
简单,却真诚。
纵然天涯太长,但遥祝你幸福且平凡。

2019,喜乐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