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思是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而对于已然成为佛教第一解空人的须菩提,就要以智慧立命,如果智慧夭伤,则法身亡失。
智慧立命,只能通过离相修行才能实现,如果心住当下智慧的你的相(自以为是),那就是不智慧的表现,则法身就会受损直至亡失。
慧命须菩提,以慧养命,这是本性与本我的结合,本性是智慧,本我是须菩提,只有本性与本我相互依赖而生,两者才会长久,任何一方消亡,另一方也会消亡。就像思想(大脑活动)与机体(有机身体)一样,大脑死亡思想停止,人的机体也会死亡,反之,人的机体死亡,大脑停止活动,思想就会死亡。当下社会,诚信缺乏,以信立命的社会基本原则已被击穿。诚信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土壤,契约论讲的是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与运行方式,但是,现在诚信却成了稀缺资源,没有诚信,这个国家怎么进步,社会怎么运行,个人怎么立世。
智,是五常之一排在退数第二,信,也是五常之一排在退数第一,如果连“信”都坚守不了,何谈“智”,这也是世人总不能开悟的原因之一。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类依自然规律演化而来的,世人连社会规律的最后一层都实现不了,何谈感悟宇宙间的“法”。所以在这一段中,佛祖如来说,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还没有感悟而已,并不是说他们没有“佛性”,而是这种佛性没有被开悟出来,佛性就是本性,但本性不止是佛性。我们本性中本有认知世界真相的本能,只是没有开悟,是需要后天的离相修行将这种本能开发出来,你具有本性中多少的本能,你就具有本我中多少的自由。
佛祖如来“未悟是众生,开悟即成佛”的论说,是要阐明一个道理,就是不要让已成佛的修行者误认为众生就是众生,众生成佛只是在开悟瞬间。教导世人修行要有耐心,要因材而教,循序渐进。同样,这话也是说给世人听的,不要小瞧自己,佛就在你们心中,只要离相修行,按佛所指,必能修成正果,悟得真理,终获无为大法,终究脱离俗尘,悟道成佛,到那时,尔等与佛同在,齐享无边无量的福贵。
佛法的伟大之处在于对实现社会及世人的敬示。佛祖如来“未悟是众生,开悟即成佛”的论说,是对统治者的敬示,不要小瞧民众,不要看不起民众,不要认为民众软弱可歁。《荀子·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同样,也是敬示民众,不要小瞧自己,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要让民众知道“江河滴水汇,大漠粒沙堆”的道理,那一天聚众成水,便有“道”的力量,就可替天行道。
非说所说分,佛祖如来,好像是什么法也没说,其实什么都说了,到底说了什么,个人有个人的悟道与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佛开百花,各有各的艳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