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亲是我的骄傲,感觉他无所无能。

用柳叶吹曲
能用柳叶吹曲,真不可思议。柳叶既没有像笛子一样有孔,又没有像二胡一样有弦,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儿时总是想不明白。
父亲选用薄嫩的柳叶,轻轻折起一边,然后用嘴含住一吹,一种很特别的声音从嘴里流淌出来,非常美妙。我是学不来,所以认为能用柳叶吹曲是一项很特别的技能。
刚才提到二胡,父亲也会。别人常说,二胡两根弦,永远学不变。能学会当然了不起。
父亲这两样能耐,一样都学不来。不过,自小喜欢唱歌,很多七八十年代的歌都会。出来社会经常去歌舞厅唱。如今过了那个疯狂的年龄,对此不再感兴趣。
修补东西
会修补各种东西。小时候家里穷,衣服和鞋子补了又补。那时流行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且只有大的孩子才有新三年,小的孩子那是从旧三年开始的。
补衣服和裤子,一般是母亲干。补鞋子,修拉链,一般交给父亲干,因为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像夏天穿的带后根的胶凉鞋,穿坏了不能丢,要拿来补。把后跟的胶剪下来,补在前面。方法是用烧红的火钳去烫。在我幼小的心里,那也不简单,火钳那么热,烫到手怎么办?
还有夹克上的拉链拉不起来,父亲也有办法弄。刚才自己在洗过冬衣服的时候,发现去年买的黑色夹克拉链坏了,没去修。
想拿给别人修,也是不懂修的,直接帮你换一根新的上去,七八块钱。想起小时候父亲教我的方法,自己也来弄一弄。
先寻找拉不上的原因,找来找去没有发现问题,接着找来钳子夹中间活动的那一块,随着“啪”的一声,以为夹坏了,谁知没事。把两边衣服对拢一拉,修好了。很多事要努力学习,向父亲一样,掌握更多技能。
会开电动三轮车
会开电动三轮车,也是自己想不到的事。村公路修通比较晚。公路一修通,父亲就率先买了车。那时他已七十,担心他学不会,想不到他一天搞定。学会容易,敢开才行。村里到集市的山路非常崎岖,小时候骑自行车摔了一跤,到现在还有阴影。
父亲平安开了这么多年,真的不简单。有车后,家里生活开始方便。以前走路去赶集,来回要大半天,现在开车去,来回半个小时,一点都不误工。从桂林回去,常叫父亲开车出来接。
对于学车没有父亲的天赋。学个自行车就学了几年,初中开始学,到高中才真正敢骑。
出来社会见别人都买摩托车,买电单车了,自己想都不敢想。怕快,不如自行车安全。
现有电单车了,又感觉挺容易。如果会骑自行车,学电单车那是非常简单的事。电单车会开,电动三轮车又不敢开。可这份新工作硬是把我逼会了。
在这敢开电动三轮车,回到老家不敢,怕家里那条路。今年八月十五回去,鼓起勇气去开,竟让我从舅母家开回来了,没有胆量是不行啊。
用竹子编织生活
会用竹子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如今父亲年纪已大,工地去不了,就用这个技能来编织自己的生活。
祭奠先人用的的竹制钱箱,一个一块,一天也能挣个二三十。一来打发时间,二来有些收入。
这让我想到自己老了怎么办?挣不来钱,儿女们不一定靠得住,那不等死。还好,自己交了养老保险,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木工和砌工
父亲最大的本事就是木工和砌工。十七岁开始,一直干到七十岁。方圆几百里都知其大名。带出十多个徒弟,一个比一个优秀。
这一点,学不来。总在跳来跳去,如今一事无成。现在找到一份比较理想工作,希望能干到老。
不服输的精神
在父亲心里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别人家,还没有电视的时候,我们家第一个先有。
村里才开始有人修平房,我们家随后不久就把瓦房推倒,砌起了平房。
村里还没有几家有水井,吃水要去村口挑,父亲就学着在家门口打水井,从此不再挑水吃。
还有打米机也是,那时村里总要去别人村打米,很辛苦。父亲看见别人买小打米机,也买了一台。在家里就可以打米,多好。
在父亲心里,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一定要有,这就是他说的争硬气。
巨大的包容心
和母亲白头偕老。母亲年轻时非常勤快,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干活,没有读书,大字不识。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母亲突然疯癫,后来治好了,还是自言自语。父亲从没有嫌弃,为了母亲,从没有来大城市打工。他的徒弟在外面都混得风生水起了,他从没有离开过家里。
在感情方面自己一直不顺,找个合心意的很难。你选择别人,别人也在选择你。我的心还做不到像父亲这样大。总在寻找理想的,哪有理想的,都是凑合在一起过日子吧了。
我要学习父亲的地方真的很多。能学其一半就知足了。以前不理解父亲,等开始理解的时候,其岁月不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