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哭过去,还是哭未来,哭过一场后,成文感觉轻松了许多,往前看,生活的路还在继续延伸。
那天下午,成文推说身体不舒服,婉拒了景峰辉和塔干事的邀请,没有与他们一起吃饭,也没有继续跟团活动"受教育"。
成文回到自己的住处换好便装,她想独自到外面去走走。这几天她像一只离群的孤单的鸟儿,被驱赶着四处乱飞,好累呀!好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合拢翅膀避一避,静一静,歇一歇,想一想。
刚走出楼门,就看见两个高个子青年一前一后绕过花坛向她这边走来。
走在前面的身材魁梧,面色红亮,部队发的白布衬衫扎在肥大的军裤里面。后面的那个穿着一条发白的紧身牛仔喇叭裤,腿显得比前面的红脸膛长出一倍,颇有玉树临风之感。
红脸膛老远就喊:“是成文吗?”
成文站在楼门口等着他们,一脸疑惑。
“我叫阳军华,陆军学院的。”阳军华声音洪亮,伸过来的手比他自报家门的声音还快。“这位是慕光,军医大的,未来的大军医。”慕军医显得有些懒散,不紧不慢地往前走。这个白晰俊朗的医生看上去不像个军人,倒像个文艺青年。他身体颀长单薄,神情自带忧郁,浓密的黑发微微卷曲地盖在头上。他过来与成文握了握手,握力连阳军华的一半都没有。他们互相打量打量,算是认识了。慕光的这种状态让成文不觉联想到司汤达小说《红与黑》里的主人公于连。
“我们两个分到了北伦军分区,听说你也可能去那里,我们以后就是一个分区的战友了,过来相互认识一下。”阳军华兴奋地看着成文。
“善干事只是说成文本来要去那里,现在待命。没准还回北京总部呢!”慕光淡淡地纠正阳军华。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来到了青城,认识就是缘份。”阳军华不理慕光,向成文问道:“你这是准备去哪里?”
“还没想好。”
“要不跟我们去市里逛逛吧,我们准备找个电报局,给家里报个平安去。”阳军华提议。成文犹豫了一下,跟着他们走了。
三人坐上公交车到了城里,找到几个邮电局,但都没有电报业务。一位当地人给他们指点了距城中心广场不远处的一座不起眼的二层楼,那里是市邮电局,业务齐全。
三人趴在接待桌的玻璃板上给家里写电文,每个字对尚未拿到工资的学生兵来说都很贵,他们尽可能地用最少的字传达最多的意思。
阳军华写到:将赴北伦勿念。慕光拍了两份电报,内容一样:暂去北伦,安顿好回家。
成文趴在桌前,半天无法下笔。父母现在还蒙在鼓里,以为她留校当了老师。她本不想这么快就让父母知道她的现状,怕他们承受不了女儿远行的打击,但是瞒了今天瞒不过明天,来到草原木已成舟,可是再往哪里去,她仍不清楚,怎么跟父母说呢?
“早晚都要告诉父母的,长痛不如短痛,也别低估了父母的抗压能力,相信他们会理解你的!”阳军华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在一边说道。
成文想了想,终于写到:人在青城,安好勿念。这封电报到省,到县,再到村里,估计要一个多星期,不知那时她又在哪里。
宽阔的中心广场上,一群从牧区来首府的淳朴牧民们正聚在照相摊前依次付款,他们身着鲜艳的蒙古袍,面色被阳光照得红亮,憨笑着从各个角度与马路对面新落成不久的“彩电大楼”合影。
这座“彩电大楼”高15层,是去年首府成立40周年的献礼,也是青城最高的建筑物,它突兀地站在一片低矮的房子中间,像个巨人一般傲视着一切。
广场的另一面,几个孩子手里抓着五颜六色的气球跑来跑去,嘻笑玩耍着,年轻的妈妈们抱着孩子们的衣服,担惊受怕地跟在后面追赶。
青城安宁祥和,天高云淡。
广场边缘一角的树荫下,立着一排隔离墩子,两根铁钎将这些圆石墩子贯穿起来,隔开广场和流动着汽车、马车、三轮车、自行车的大街。三个异乡人分坐在三个隔离墩上,各怀心事。
慕光向前弯着身子,悬空晃动着两条长腿,面无表情地看着空中一只飘乎不定的风筝。成文托着腮,迷瞪瞪地张着一双大眼睛。阳军华双臂后撑在墩子上,饶有兴趣地琢磨着广场对面的一座广告墙。
广告墙前支着脚手架,几名工人正在铲除两行红漆驳落的正楷大字:草原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边城还停留在过去的时光中,也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了!”阳军华感慨:“你们猜猜,他们会换成什么口号?”
“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慕光突兀地大笑起来:“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坏了,这医生神经了!唉,瞧瞧你这觉悟?!枉了称呼你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识的新一代军人!”阳军华一脸鄙视。
“我倒想知道你有多高尚!”慕光白他一眼。
“说真的,我猜他们会把标语换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或者是‘坚持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阳军华不理会慕光,认真地说。
“光猜没用,我去问问。”话音未落,阳军华从石礅上跳起来,一溜烟跑走了,行动力极强。不一会又跑了回来。“他们说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都是十年前的口号啦,还是旧的,跟他们说也没用,上面已经定了。唉,边疆嘛,观念还是跟不上形势。”阳军华看着似乎并不关心政治的迷澄澄的成文和慕光,失望地说。
“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不会过时!"慕天半天冒出来一句。
晌午已过,广场上的人稀稀落落,树荫下几个推车摆摊的小贩也靠着车把在打盹。三个人的肠胃咕咕响了起来,阳军华提议到附近品尝当地特色。
上一章 12.曲触痛点
下一章 14.餐馆小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