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是个好东西,我们不是常常有幸读到好的日记,也不是所有日记都能被看见。
我读小波老师的日志,读到了她的勇敢,她的智慧,她的真挚……你永远不知道她脑袋里有多少创意点子和乐观因子。即使遇到深重的痛苦时也不回避,有如光芒,自我勉励,又勉励身边人。
我也有幸能读苍籽姐的日志,总是充满激情,用艺术颜料色彩把日子搅拌得很鲜活。小新老师喜欢用影评、书评、摄影与小清新的文字把日子过得很文艺,仿佛永远有一颗童心入驻心底。蒙老师则是音乐抒写日志,以作曲家的视角……
她们分享日志不是“张扬”,恰恰是一种自洽能力,让人看见后感受到美好与希望或拥有了解决很多方法的钥匙,也不会说没有痛苦和难受,而是拥有了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所出现的问题。也因此连接了人与人之间更深厚的友谊。

在别人的日志面前,也许我们是看客,但在自己的日记里,我们是朋友,让我们每天都在“过日子”,而不是“被日子过”。
记得小时候有一个顺口溜: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不记不行,老师骂人……那时候日记是给老师看的,必须交差。写的时候没有想过长大以后也会回味无穷。
一晃几十年过去,儿时养成的写日记习惯,后来成为我写游记习惯,偶尔翻出来看看,很美好。过往稚嫩的话语和单纯的思想,也让自己打开时常常哑然失笑,仿佛又回到原来的时空里,看到自己那时候的样子。
再后来工作,单位要求写工作日志,记的都是时间刻度下的任务流水,把事情按紧急度和重要性区分象限。写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有一天离开单位时,过往的记录就是自己每年留下的痕迹,它充实了人生。更没想到当面对一下子涌出的时间时,不知不觉有了安排自己时间的习惯,这个习惯让自己笃定,不至于像无头苍蝇般,陷入对时间的无力里。
但生活日记,更多时候是情绪最好的窗口。
每一天,我们都在和情绪打交道,有时突然之间情绪来了,它让人很安静的接纳他们,想自己待着的时候就自己待着,想着难受的事情就自然的难受,想伤感的事情就任由自己伤感一段时间。在日记面前,至少是不用敌对的姿态来面对这些情绪。
在我的情绪〝日记本”里,有我的开心或者不开心,有我的一些想法、灵感,以及读过的句子,诗歌……我不要求自己写多长多好或多规矩,只是记录心里的真实想法。写着写着,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了。有时候,偶尔翻看时,那些用情绪填满的笔记,觉得愚笨,有趣,但再看时,也会用更成熟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经历。有时,也觉得自己可爱。但再多的情绪记下来,重新看时,也都平和或不见了……

偶尔听那首“时间都去哪了”,会发现时间哪儿也没去,都在日常琐碎里,只是不经意间把自己晃大了。晃大了的自己,才发现时光回不去,日记可以。在它面前,我不可置否的笑笑自己。觉得当日历翻过去时,不止是岁月,还有增长的智慧吧。
我想:对时光敏感的人,运气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去。至少有一天老了,哪儿也走不动时,还有它很温暖,帮我找回时光里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