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日乾老师的“打柴劝弟”

作者: 端阳香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21:13 被阅读0次

秦腔折子戏《打柴劝弟》,讲的是乡人柴老大劝其弟用功学习的典故。而冯日乾老师的“打柴劝弟”,说的是冯老师借打柴教育弟子即学生们成才的故事。

时光倒流到1987年,那是春夏之交的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第二节课是语文课,窗外雨潇潇,室内静悄悄,石中特级语文教师冯日乾先生为当年预考录取上的所有文科学生上大堂语文课。

冯老师高大魁梧,脸色黝黑,神情严肃,一幅深度近视眼镜衬托出他知识的高深和渊博,让人不由望而生畏。那节课冯老师没有像其他语文老师一样讲解课文,而是从我们熟悉的农村生活说起,给我们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生活小故事。故事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北仲山下,有两个经常上山打柴的年轻人,有一天俩人同时到山上打柴。到了约定地点,第一个年轻人二话不说,撸起袖子抡圆斧头头也不回地干了起来,不一会儿他的身后就有了一长行倒下来的柴火……第二个年轻人跟第一个年轻人一样卖力地干活,只是每攒够一捆柴火他就要歇下来,然后麻利地把柴火捆成漂亮结实的小捆竖起来,然后再继续卖力地干活,不一会儿,他的身后就站立起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勇士。夕阳西下,天眼看就要黑下来了,两个年轻人开始做回家的准备工作。第一个年轻人手忙脚乱地开始找绳子捆柴火,绳子没找到日头却快速地滑到西山去了,第一个年轻人只好悻悻地用胳肘窝夹了几根柴火回家;第二个年轻人不慌不忙地把先前捆好的小捆柴火绑成一大捆,满心快乐地扛回了家。故事讲完了,我们半张着嘴还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节里,只听见冯老师浑厚的男中音启发性的问话:“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谁能说一说!”教师里鸦雀无声,静得只能听见窗外沙沙的细雨润物的声音,冯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我今天主要是想告诉同学们,学习一定要讲究方法,做到善于总结,不能一边学一边忘,到最后一无所获,只有不断地总结提高,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大家课后再好好对照故事琢磨琢磨!”那节课,我听进去了,听得非常认真投入,课后我也琢磨了,琢磨了好久好久。

三十年来,无论我身处荒凉的渭北旱塬,还是秦岭深处的大山里,冯老师的那节课我时不时想起来,他耐人寻味的话语经常在我耳畔响起,成了我的人生座右铭,它激励我不断地回望来时路,索检工作和学习当中的失误和不足,有的放矢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力争做一个令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我努力了,我总希望自己不要辜负了冯老师当初的一片良苦用心!

向身居泾水河畔的冯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谢您的那节语文课,不但教会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也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相关文章

  • 冯日乾老师的“打柴劝弟”

    秦腔折子戏《打柴劝弟》,讲的是乡人柴老大劝其弟用功学习的典故。而冯日乾老师的“打柴劝弟”,说的是冯老师借打柴教育弟...

  • 2018-08-07

    秦腔,作为西北地区特有的剧种,是秦人从心底里吼出来的一种情感,豪放里夹杂着婉约,刚劲中透着柔和。秦腔《打柴劝弟》,...

  • 劝妈劝弟

    劝妈 身在曹营心在汉 老妈归心四快箭 周六回家看孙子 不管女儿苦苦劝 劝弟 身家百万李老板 风雨无阻挣大钱 不买楼...

  • 表嫂劝弟

    刨根问底,隐喻谦和,突发灵感,作品祥和,灯一展,无事话家常,山月不知心底事,只有僧敲月下门,随意寻幽鹤,老树...

  • 劝弟从军

    男儿吴钩多壮志,荆钗不读金戈诗。 不闻卫霍家中坐,已获建功立业时。

  • 十牛峰打柴(中英双语)

    十牛峰打柴(中英双语) 原创:斧子的二当家汉语故事2月26日 十牛峰打柴 Cutting firewood on ...

  •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声,而无寸进也。 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

  • 劝弟戒烟记 - 草稿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秋天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迎着清凉的秋风,我走到了一条小路,一股浓浓的花香,雪白雪白的菊花...

  • 《心居》冯大年:在别人家做客的样子很无礼,孩子的教养从小养成

    文|弥小木 《心居》播放到现在,冯晓琴、冯茜茜、冯大年,这姐“弟”仨,都让人喜欢不起来。 今天来说说冯大年。 冯大...

  • 打柴

    在小城住了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怎么说也算得上一个城里人吧。但就这个所谓的城里人,时常总会想起农村老家的的一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冯日乾老师的“打柴劝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oy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