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第11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给其他师兄,与师兄们交流
■因后台限制,课程音频暂无法上传,各位师兄可以关注“塔下禅修”公众号,回复“修心课”聆听
《金刚经修心课》第11课
赚钱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生活的目的
桥只不过是一种中介、一种手段,目的是让我们从此地到达彼岸。所以,我们只是走过桥梁,而不是停留在桥梁上,即使停留,也多半是为了看看风景,然后,还是要去到对岸。没有人会一直停留在桥上。
然而,德国哲学家西美尔发现,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站在了桥梁上面而忘记了彼岸,在桥梁上安了家。他说的是金钱。金钱的产生是由于交换的需要,你有一把刀,但你并不需要它,而是更需要一把盐,于是,你必须去找到一个拥有盐而需要刀的人,和他交换。人类曾经处于这样物物交换的时期,但很快,发明了货币。把货币作为一个中介,免去了很多麻烦,那个拥有刀而需要盐的人,不必再费劲去寻找拥有盐而需要刀的人,他只要直接拿着钱去购买。
因此,人们只要赚钱就可以了,因为钱可以买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但是,这个过程延续到资本主义时代,人类已经忘记了金钱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那把刀或盐,是为了你需要的东西。钱成了目的,人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金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人们从小开始,就被培养成如何成为成功者,而成功者的唯一标志就是金钱。人们完全忘记了:赚钱本来是为了你需要的东西,一旦你获得了你需要的,金钱就变得毫无意义。人们为金钱而金钱。手段成为了目的。
西美尔的观察揭示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生活的许多烦恼,许多执著,其实在于:我们站在手段的桥梁上而忘了达到彼岸。金钱本来是人类为了方便而创造设置的,只是工具,是被人类所利用的,但后来,它却变成了主体,反过来主宰人类。人类在赚钱的过程中停了下来,粘着在金钱的上面,满足于每天或每个月数着自己赚到的钱,然后盘算着明天或下个月再赚多少钱。
赚多少钱,成了目的。而人的一生,真正的目的是要达成什么样的人。为了达成什么样的人,当然需要金钱,需要别的什么,然而,这都是手段,都是为了要达成你那个终极的目的,而不是反过来:为了要赚钱,你要变成什么样的人。
日常世界成为一个颠倒的世界,大部分人迷失在手段的歧路上,而忘了生命真正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我们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内心,倾听灵魂的呼唤,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去什么地方,然后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去,那么,尘世里的烦恼也就微不足道了。但我们大部分人,要么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要么知道了而不够坚定,因而整个的生命,成为一种浪费,重复着没有意义的事情。
不要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煎熬
这是许多人的生活状况,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自己的生命到底需要什么,以及自己能够做什么,只是在随波逐流。大家都在移民,所以,他也要移民;大家在买股票,所以他也要买股票;大家在学钢琴,所以,他也要学钢琴。他不明白的是,移民也罢,股票也罢,都只是手段,重要的是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手段能够最迅速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才是值得去做的,否则,就毫无意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冷静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能够做什么?
许多人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更知道自己如何达成自己想要的,坚定地向着这个目标前行。这样的人往往能在某个领域做出成就,即使不是什么伟大的成就,但也常常自得其乐,因为是在做自己能够做的而且是喜欢的事情。
在世俗的层面,这种人生没有什么遗憾,可以称作成功的人生。然而,在佛陀看来,这种人生仍然隐藏着巨大的缺陷,并没有得到最终的解脱,因为在目标实现之后,会有新的目标。仍然是一种手段式的生活,为了一个目标,忍受各种痛苦,期盼着那个目标。到达那个目标后,快乐非常短暂,很快就有新的目标出现,然后,又是在手段的路途上。
佛陀在《金刚经》里所启示的生活,超越了手段、目的,是一种全然当下的生活。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比如说你想买一套房子,想成为一个企业家,或者想成为一个演员,等等。
佛陀并没有要求你抛弃这些目标,你可以有这些目标,但是,佛陀所希望的是,你必须领悟到,这些目标,所有的目标,只是生活的自然过程,并不是一个束缚,也不是一个等待。在那套房子得到之前,你努力着,然而,你的努力不是一种煎熬、一种等待,而是一种活着,一种生命的展开。在那个所谓的目标,比如那套房子得到之前,你应该在每个当下,就享受生命的喜乐。生命的喜乐、活力,在每个时刻都蕴藏着,是无须等待的。
也许,佛陀所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目标只有一个:当下的享受。在每一个当下享受生命,这才是全然的人生,完整的人生,本色的人生。
(注:《金刚经修心课》作者为费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如要聆听更多善知识, 请扫码关注塔下禅修,回复“修心课”即可获得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