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一篇,继续浅谈先秦文学第一阶段,即殷商时期形成的散文。
四、最早的散文
我国最早的散文,也产生于这一时期。散文以文字的发明为前提条件,所以它的出现,要比属于口头创作范畴的歌谣和神话晚得多。
不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明,至少在殷商中后期的盘庚时代(约公元前十三世纪左右)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文字。

甲骨文是商代人占卜的时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所以也称卜辞。卜辞上的文字是今天能够见到的确凿可信的较早的散文,它已经能用比较规则的语言清晰地表述意思。如其中的一片写: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我国古文献中流传下来一部《尚书》,它是古代朝廷文献的汇编。其中被称为 “古文尚书” 的篇章,是东晋人的伪造。其他在西汉便流传的被称做 “今文尚书” 的篇章里,时代过早的,如《尧典》《臬(nie)陶谟》等亦不可靠。

但商代文献中有《盘庚》三篇,甲骨文证明盘庚时文字已相当发达,这时的文献当是可信的。这三篇是盘庚迁殷时对臣民告诫的文字,代表了早期散文的成就。
文中对臣民威之以天命刑罚,喻之以利害道理,很有说服力。语言表达上,不仅能传出盘庚的训示口吻,而且善用比喻,生动明晓地阐明问题,如形容浮言动众的危害说:“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er,靠近),其犹可扑灭?” 表明运用文字记述语言和讲究语言的修辞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五、总结
从以上简要介绍中可以看到,在殷商以前,即公元前十一世纪以前,我国文学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产生了优美的古代歌谣,富有想象力的神话传说,能够清晰表达思想的散文,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创造力。这是先秦文化中第一阶段,即殷商以前的基本情况。
(完)



附:《盘庚》原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