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今42年前坦人在一个小镇打工,五一节前工头老王递给坦人一纸条。说:“这个这个他妈裘皮供销社供给咱们过节的烟酒。这个这个他妈裘皮你去取……”
一绺纸上写着:西凤酒一瓶、大前门香烟一条、陕青茶一斤。纸尾盖着供销社的朱红大印。
“他妈裘皮”是老王的口头禅,他开会也这样讲:“这个这个他妈裘皮你们年轻人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能一直像‘和尚的帽子――平沓沓’。”
五一节公社的灶上供应粉炒肉,吃罢四个人就将一瓶西凤酒喝光了。闲谈间坦人说西吉城里大量销售烟酒和茶,不像咱们甘肃样样东西都凭票供应。
老王就打发坦人去西吉县城买茶叶等。
工地离坦人的家走捷路100里左右,坦人家到西吉县城也是100里左右。坦人的家大致上就在工地与西吉城的中间。坦人先一天骑自行车到家,第二天前往西吉。
来回四五天,买的东西则是四斤每斤四块六毛钱的陕青茶,四条每条三块多钱的三门峡牌纸烟。
这是坦人第一次去西吉县城。
2007年农历的正月初十,由于前段时间下了厚雪天气特别冷。
坦人的手机铃响了,一看是陌生号码就没接听,后来连续的响,一接听是个女人的声音,说她是元玉琴。
猛然间想不起元玉琴是何许人物,几句话后才反应过来――是38年前在他面前哭过的人。
元玉琴说她在银川办点事,正月十三就到西吉县城,要求坦人当日一定到西吉见面。
坦人答应了。
十三日下午凑巧有去西吉县城的出租车,坦人就和其他两位乘客一道去西吉。
在车上坦人和司机及两位乘客交谈得很投机。他们是为赚钱而东奔西走的,说钱是个好东西,有钱可以上天。并举了个生动的例子,说咱们国家富强了钱多了,造出宇宙飞船,杨利伟坐飞船上天了。
了解到坦人去会三十多年未见的朋友,夸奖成重情义的举动,难能可贵。
一路所见到处是雪,越山过沟,路滑车速慢,车外的一切景致就看得分外真切。路过的小镇村落都浸沉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本来年的气息还没消退又临元宵。
元玉琴先到西吉城已下榻电力宾馆,不断打电话询问。
坦人回电道:“你既然有心情查找到我的电话号码,在电话中聊几句就行了,何必山高路远地赶到一起?”
元玉琴说:“我没你心毒。得亲眼看看如今你倒底成个什么样子。”
坦人笑道:“除了年老皱纹深,头秃胡子白,原型没有多大的改变。”
元玉琴说:“十年一层人。三四十年了不变不可能!”
坦人被好心的出租车司机送到电力宾馆的大门口。元玉琴已在门口等待多时了。
坦人上楼在提前登记妥的房间里洗了脸,确实感到坐车的疲劳就坐在沙发上吸烟,瞅元玉琴泡茶。
互相的问候和了解基本相似其他人久别重逢的状况,两个人好像同时想不出应立即询问对方的话。
他们互相对视的时间好像比交谈的时间还多。
正月的天气短,这时一轮冰清玉润的圆月悄悄爬上深蓝色的天,把清白的光洒向人间,一缕月光投进玻璃窗,和房间里温柔的灯光溶为一体。
隔着宾馆客房的玻璃窗可看到月光和街道上路灯和灯笼的光交相辉映。鞭炮和焰火的声和光错综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大街,一片欢声笑语。
坦人和元玉琴晚上七点多在一家小饭馆就餐,小饭馆经营砂锅和麻辣烫。
元玉琴说在银川吃过麻辣烫,味道很可口。
坦人说什么饮食都比不上红会矿工食堂里的和田面窝窝头养人。
元玉琴听后笑了,眼眶里闪着泪。
从小饭馆出来,迎面的社火队锣鼓敲得震耳欲聋。引狮子的少年手执绣球灯笼翻跟头,划彩船的老汉将彩般拨得滴溜溜转。
回汉民族的小伙子大姑娘衣着时髦,油头粉面,蜂涌一般挤着看热闹。
远处和近处燃放的焰火在空中绽放,犹如天女散花。
姣洁的圆月己升至半空,静静地欣赏人间欢乐。大街两旁高楼的窗户里透出不同色彩的灯光和圆月遥相呼应。玉宇琼楼神仙圆了梦,红尘人世男女圆了情,多么美丽祥和的一幅元宵节前万民同乐图。
看罢热闹进入宾馆的房间,元玉琴将变凉的茶水倒掉又泡上新茶。
其实茶水的热冷对坦人已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他认为只要是茶就可以使干涸了的五脏六腑恢复滋润。
电视里许多频道转播中央人大、政协会议的实况。联想到胡锦涛总书记腊月三十日视察甘肃等地方的情景,他们从内心感激党中央对全国广大百姓的关怀。
坦人从元玉琴来电约会见面直到乘车去西吉的一段时间里,总想着见了面有许多话要说,可当面对面时却无语而相顾。
两个人几十年的经历都少有新鲜和新奇,虽含许多艰辛和痛苦,但过来了就像一场梦。一些情节清晰可辨,一些情节模模糊糊。可相互回忆间一时三刻就清楚了,剩下的要交流的根本没有什么题目,只是信口开河,杂乱无章中掺杂着不伦不类。
两个人的生活过程都很普通,没有高大的成就可言。仅为衣食而劳碌往往还是顾此失彼。
他们认为精神上的失落找一个说话投机的算是一种感情互补,或者是排遣烦恼的临时方法。就这么低的一点要求和努力也往往难以实现。
大千世界的神圣与高明中掺杂着卑劣和下贱,茫茫众生之间智慧与愚昧并存,仁义道德与男盗女娼共生。
他们把回忆解释等摆在宽松和无所顾忌的状态之中,废话、谎话、实话,有道理或无意义都漫无边际地攀谈。从天上到地下,从城市到农村,从世纪前到世纪后。
决定正月十五登上月亮山观景,可出租车司机都说大雪封山根本上不去,只好作罢。
元玉琴说:“咱们两个一同上月亮山的机会也许没有了!我一个人有机会也不去。你以后有兴趣到西吉,代表咱们去一趟月亮山吧……”
坦人坚决地答应:“一定办到!”
……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