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留学生专题美国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匿名信”阴影下的中国留学生

“匿名信”阴影下的中国留学生

作者: db85c86dbfee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23:55 被阅读13次

2014年,迈阿密大学的校刊上,刊登出一名教授的匿名信。

它的内容中,充满着对本校中国留学生的不满与抱怨。

大意为,中国学生的表现,和其他学生相比简直天壤之别。不懂得课堂互动、不爱发言,底下却对手机,i pad沉迷其中,使整个课堂进程受到干扰。更严重的是造成其他人的跟风,最终导致学风被带坏。

他认为,学校不应为短暂的眼前利益,大量的招进中国学生。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文章内容一经发表,立即遭到许多人士的驳斥。他们批评这位教授,只是力着与事情表面,并为看到它背后的问题。

随后的校刊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学生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但这并非他们品质不佳,归根结底还是中美两国的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所致。

这个说法被很多人赞同。

有人说,一提到中国学生,给人的的印象就是口语差、遇到考试就抓狂。应对的方式要么找人代写论文,要么自欺欺人的伪造成绩单、推荐信。但把深扒这些问题,会发现它的背后,是中国学生在自己国度,长期被死板教育体系浸染所致。

当中国学生带着那套应试教育的思考方式,一头扎进美国校园这个全新的思维体系环境中,他们会恐惧的发现,原先自己引以为傲的学习方式,在此地全无发挥之用!其实,他们不知道,并非自己水平滞后,只是中美间巨大的文化差异,让他们对自己,来不及做出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重建。

这里,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不过是当东方的和谐无为的思维,与西方的辩论式思维,在这一刻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但不幸的是,需要适应的,是中国学生。而适应,却又是一个人为生存而必须具备的本能。

但这种适应,不是强作欢颜,不是去一味迎合,而是他们并未分析,到底应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达到目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分析美国校园文化几个大的方向,来了解我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又应该怎样去改变。

它们分别是“权力的分配与获得”、“逃避未定”以及“个体个性与集体文化的矛盾”。

1.权力的分配与获得

它首先体现了老师与学生间权力的相互制衡。

当教授的作为不能令学生信服时,学生有绝对的投诉权力。教授虽享受着学术自由,并享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各种严格细致的准则,也会迫使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敢出现丝毫纰漏。

这里,我们不得不赞许这样的制度。上到美国国家执政机构,下到这样的知名院校,每个人都充分拥有到了权力的掌控,但每个人行使应有权力时,又得到行之有效的制约。所以,这种处处都存在的制衡,使美国这样一个国家,稳健而强劲的度过了两个多世纪。

2. 逃避未定

所有的思想,不存在所谓绝对答案。在认知上不尽相同的观点,以及在认知过程中的细微差别,实际赋予了学生掌控学习环境的更大权力。让他们更敢于创出新的观点。

3. 个体个性与集体文化的矛盾

倾听他人想法,运用多维度思维,真正独立思考、真正去探索创新、真正建立一个新的思想架构体系,这是精髓所在!

不过这些从中国学生的角度去看,简直就是难以言状,完全不能理解的行为。千年儒家思想倡导的克己复礼、中庸之道早已让学生们循规蹈矩的,只懂得低头走来时路。而不懂得实际自己身旁,还有千万条路可以选,更甚至,自己可凭空去造一条路来!

更难受的是,当那群本来就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他们面前轻松的在课堂上发言,在学校演讲会上慷慨激昂,在聚会上和女孩搭讪,中国学生的内心里,怎能不因此情景感到万分焦虑,怎能不被双方思维的巨大差别搞得寝食难眠?

其实思维有差别不可怕,陷入被动的中国学生们,完全可以用一种方法来摆脱逆境。即意识中的“元认知”充分调动。而这实际是“对认知过程本身的认知”。

简单来说,可看成一方或一个观点必须“胜出”的辩论式逻辑。但中国学生无需去仿效,只要他们意识到这些差异,然后将这些与自身思维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时,中国思维、美国思维,便最终以两套体系相依的方式,共存于自己的意识里。

你一旦清楚了对认知应如何去表达,那么解决当下的一切问题时,你将会处理的游刃有余。

但问题在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今天依然是驾驭头脑的准则与标配。我们带着这件本不和手的武器,在应试教育的战场上,拼杀到了精疲力竭。我们以为自己理解了,不过却从未留意到,它始终无法透过对方表皮,直击问题本质。

我们对“理解”的概念,大多限于有口无心的机械重复,然后,脑电波反复对神经撞击,来形成本能。其实那不叫理解,那叫反射。真正的理解,是将事物现象的本质,与自己意识的融合。

有数据显示,因文化巨大的差异,每年都有中国学生因最终无法适应,而导致退学。实际上美国各大高校,在这个问题上也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试图来改善中国学生状况。例如各类学习小组,课堂与课外的频繁互动。

另外重要的一点,在于当中国学生觉察到自己状态,处于非正常时,心理问诊也将是个不错选择。但许多中国学生,似乎并不愿用这种方式,缓解自身痛苦,了解事情本质。而其实,心理咨询在西方是件极其平常的事,当你陷入困境中时,向专业人士伸出求救之手,必有意想不到的帮助与收获!

小马学优想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不久以后的求学之路,你的孩子,将面对很多事情。

比如进入到那个陌生国度后,孩子会对周围环境不适应;

或者他的口语无法达标,不能与同学老师顺利交流,以至于让他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无法交到知心的朋友。

又或者,因不能顺利适应环境,让他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屡次违反校规,被严厉责罚。

如果孩子出国前的培训机构里,没有为他架构起一种西方思想体系的概念,没有将要学习的课程,与西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相结合,没有教给他进入这个国家的校园,将会有怎样的感知体会,那么,上述的这些情况,便有可能发生。

但越是这种紧要的关头,作为家长的你就越不能着急无措。

你要意识到,毕竟孩子在国内长大,十多年的时光中,都成长在应试教育体系下,西方的社会环境、思想方式,可能无法让他快速适应。

孩子需要的是,一所真正能将东西方文化、教育、课程紧密衔接,让他培训后能快速融入环境,甚至能流利转换中西方思维的实力机构。这样,他出国的这段岁月中,你将不会因无法帮到孩子,而焦虑不安,甚至提心吊胆。

另外,当你思念远方的孩子时,肯定希望给他打一个电话,听听他的声音,关心一下他最近的生活。

但一定要明白,孩子独自在远方生活,最需要温暖的话语。所以电话中你什么需要说,什么不便说,一定要有个精准掌握。请记住,孩子此时最不希望听的,就是你不管不顾的,诉说自己的烦恼。因为他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这样,只会为他徒增心里负担,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最后,祝愿所有留美的中国同学们,在美国能开心的学习,快乐的生活,最终学有所成,载誉而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匿名信”阴影下的中国留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jp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