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大酒之后,我通常的反应就是思考人生。今早想的是关于人生的意义和纠结的问题。

我们经常遇到的人生问题就是动力不足,首先是没有解决人生意义的问题。
宏观上是我们的人生意义在哪里,微观上是我们面对一件具体的事时,坚持下去的意义在哪里。
所谓的意义就是人生和事情背后和底层的东西,它在哪些方面会产生作用?政治的、经济的、发展的、组织的、个人的、基因的、后世的……
判断意义的过程就是一个权衡的过程,但前提条件是要把权衡的对象、角度、维度、广度找到、找准。比如,每天的一日三餐是满足口腹之欲还是满足生命之需,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的一日三餐摄入了是地沟油还是营养三要素。
准确的把握权衡的对象,才能把问题想得通,想得透。
除了找到意义,另一个最大的人生难题是纠结的问题。
所谓纠结就是目标和现实不一致,我们有九成以上的痛苦来源于这种纠结。钱赚的没有想的多,房买的没有想的大。
纠结的解决其实就是调整我们的目标和行动,使他们匹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通常的情况是,主动者通过调整行动实现目标,也就是用更多的行动不断的行动获得成就解决人生纠结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抱怨永远解决不了内心的纠结,只有行动可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三十岁觉得老了,没有奋斗机会了,而有的人75岁从监狱出来,又用了10年时间在荒山种果,耕耘收获。前者是平凡的普罗大众,后者成了励志神话褚时健。
当然,面对纠结,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调整目标。沪宁书记的一段话似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这类人,已经习惯了无幸福的生活,也就是生活的平淡。没有幸福的欲望,也就没有痛苦。痛苦往往是伴随着对幸福的追求的,而不是伴随着幸福本身。所以要怀疑的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每个人主观状态中的希望”
似乎,沪宁书记就是告诉我们,达不到目标的时候把目标简单调整一下我们就会变得很幸福,意思是我们不需要主动行动了?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其实王书记还有一段话却是这样说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强者;有的要别人设定目标,有的给别人设定目标;有的需要感情支持生活,有的需要意志支持生活。我大概在每一对概念中都会选择做后一种人”。
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调整目标提升幸福感,而是在调整目标之前,是否具有行动和实现目标的能力,这决定了目标调整的过程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放弃。
因此,解决人生意义和纠结的关键,归根到底还是
行动。
网友评论